年级

字数

体裁

话题

我学《论语》的故事 写事的作文1000字 1000字叙事作文

2022-03-09 06:04:00 栏目:叙事作文 来源:蘑菇文

今年寒假,老师布置功课,要求背诵《论语》里的两篇文章。《论语》里的话上下没有关联,又不像我们现在讲的话,意思我又不太明白,所以很难背。当在《里仁》一篇中背到“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于比”时。突然眼前一亮,这好像在哪里听过。仔细一辨认,我脑海里的印象渐渐清晰起来。

记得我小的时候,大概就是三四岁时,爸爸经常带我出去玩。有一天,爸爸带我到街上闲逛,他指着街道两边的广告字牌或商店名号,教我认字。正教到兴头上,他突然想到点什么,就叫我背诵。记得是“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他反复教,我反复背。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爸爸也没有解释。因为不解其意,背了很久也没有背下来。我的兴趣没有了,有心无心地跟着爸爸背,爸爸却不厌其烦地教。后来我居然把“无适也,无莫也”,背成了“结膜炎,结膜炎”,爸爸很生气,傻傻地看着我。见爸爸气得够呛,我在那里好开心。之后的一段时间,我和爸爸玩耍,还拿这句话逗乐呢。

今天又碰到这句话,好奇心驱使我不得不问爸爸,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既然爸爸在我小的时候就教我背诵这句话,必定有他的道理。爸爸放下手上的活计,把我抱在腿上。开导我说,要说这句话包含的道理可深啊!今天,我就我的理解给你讲一讲。要说这句话的功用,可以这么说,理解了它,能够按它说的道理去做,会受用一辈子的。

爸爸说,这里有几个关键字要注意一下,“适”就是“可以”;“莫”就是“不可以”;“义”是适宜的道理或举动。整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一切人和事,没有一定要怎样做,也没有一定不要怎样做,唯一行事取舍的标准就是要看它是否合于义”。也就是要依据“义”的标准,当取则取,当舍则舍;当进则进,当退则退。那么,“义”到底有些什么标准呢?“义”有大小。大义即是关乎国家、民族、集体的利益,如国家安全、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民族昌盛等等;小“义”即是个人的事,如个人进退荣辱、家庭孩子、田舍财富等等。在取舍上要优先考虑大“义”,当小义与大义发生冲突时,则要取大“义”。

爸爸接着说,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义”,也就是有自己在各个场合和时机下适宜做或不做的事。就像工人叔叔要做工,农民伯伯要种地,那里自然而然的事。那我们小学生的“义”是什么呢?就是要按照《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自觉做到尊重老师、团结同学、好好学习,为将来适应社会的发展储备更多的知识。

爸爸说了很多,我似乎听懂了一些,但又好像什么也没有听懂。爸爸见我怔怔地看着他,似乎明白了什么。说你不懂不要紧,留给你以后自己去领悟。你现在不要知道的太多,只要记住一点就行了,就是一个人要圆融一点,对日常小事不要太计较,把时间和精力放在重要的事情上。

爸爸说完这句话,我呆了一下,似乎想到点什么。接着“噗哧”地笑出声来。爸爸问我笑什么,我只笑不答,爸爸也没有追问,去忙自己的事去了。

我坐在凳子了,还没有从笑声中走出来,记得在我淘气时,爸爸气得脸色铁青,嘴巴不停地说“你是个麻大烦的家伙”、“我打起人来可不得了”。他这叫“小事不计较”吗?一想到爸爸生气时的样子,我心里就乐。看来道理好讲,落实起来还真难啊。但不管怎样,我还是很感谢爸爸的,他给我讲的这些道理,或许在什么时候就能用上呢。

回过神来,看到茶几上放着的《论语》,我知道自己现在的“义”。我翻开书,逐句朗诵起来,但不知为什么,和先前的感觉大不一样了。

我学《论语》的故事 写事的作文1000字

论语作文我学故事

又是一年清明时 关于清明节的作文600字

又是一年清明时。因为放假,父母带我回乡下过清明节。每年清明节,我都可以吃到奶奶包的青团,有豆沙馅、芝麻馅、虾肉馅儿的、春笋肉馅儿的……我可喜欢吃了,简直可以和扬州茶馆的包子媲美呢!

走进厨房,我撩起袖子就要“帮忙”。奶奶笑得脸上的皱纹像一朵花:“小祖宗,你先得仔细地看才行!”“嗯”。只见奶奶先把一种叫“艾草”的青色野菜放在开水锅里烫一下,然后捞出放在搅拌机里打碎,成了糊状。随后把它倒在雪白的面团上不停揉搓。很快,面团成了淡青色的。“哦,我知道喽,青团为什么是青色的。”我拍着手兴奋地喊。

开始包青团了,奶奶把一个青色的粉团给我,让我照她的样子捏成一个碗状,然后把各种馅料放进去,慢慢地捏合收口。可是,我怎么也收不住口,就只得向奶奶“求救”,在奶奶那双巧手下,左一捏,右一搓,我留下的“烂尾楼工程”就能得到“圆满竣工”。一个个青团犹如一颗颗绿色的大宝石夺人眼球,我拿起一个装作往嘴里送“啊呜”——。一旁的奶奶也被我逗乐了。我眼巴巴地看着它们全被放进蒸锅里,恨不能立刻熟了,哪里肯离开半步?我不停地看钟,怎么还不熟呢?”青团终于出笼了,奶奶先盛上一盒,我马上伸出手,却被挡了回来。妈妈在旁说:“待会儿我们要用它扫墓,拜祭祖先。我国很多地区都有在清明吃青团的风俗,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周朝呢。”原来吃青团还有这么多的学问呢!

下午,我的全家在奶奶的带领下带上青团、甘蔗等果品去拜祭了我的祖先。祖先长眠的地方好幽静啊,真可以用“竹外桃花三两支,春江水暖鸭先知”这样的诗句来形容了。我和姑姑家的姐姐、妹妹们采了好多野花敬献在祖先的墓上,我们集体鞠躬缅怀我们的祖先。这个清明节很有意义,让我好像一下子懂得了很多。

-热门专题-
-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