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字数

体裁

话题

透过“窗口”看到的 高二作文

2022-03-11 07:28:00 栏目:高二作文 来源:蘑菇文

我有一个习惯:一有空就爱翻邮册,特别是我最珍爱的专题邮册—“可爱的中华”。我已不知翻过多少遍了,可每次打开,都象第一次欣赏一样激动兴奋,难以自制。

集邮家们说,邮票就象一扇扇窗户,透过这方寸大小的窗口,可以窥见大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让我们从窗口里认识一个可爱的中华吧。

在这个令人眼花缭乱的邮票世界里,我看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魂,听到了祖国前进的铿锵足音。我可以欣赏灿烂的华夏文化,可以纵观漫长的中国革命史,还可以去祖国各地旅游,登“黄山”,游“桂林”,观“台湾风光”,赏“苏州园林”,饱览祖国的奇山异水。最令我激动的是“体育之页”,从1952年我国为体育运动发行的第一套邮票—“广播体操”,到1983年为纪念第五届全运会发行的六枚邮票,就象我国体育事业的缩影。每逄翻到这里,我就感到周身的热血都在沸腾,我骄傲、我自豪,我想引吭髙歌,我想推开窗户,让全世界的人都来观看,都来认识这个巍然崛起的伟大国度!

我的目光停留在两枚陈旧失色的邮票上,这是1959年发行的“第25届乒乓球锦标赛”纪念邮栗,尽管构图很平常,设计也嫌单调,可我最喜欢它—这是一位索不相识的邮友送给我的一

两年前的署假,我到上海姑妈家去,第二天就让表哥带我去集邮公司,在人头济济的集邮爱好者中,我认识了一位中年人。当他看到我的专题邮册时,兴奋地说:“太好了!我和我的两个孩子都集邮,我们还从没搞过专题呢!”他翻到“体育之页”时,突然问我:“你缺少容国团夺冠军那一年的吧?”我遗憾地说:“那是五九年的,很难找到了。”他一听这话,立刻从自己的一本邮册中取出那套邮票,递给我,我愣了:邮票是艺术品,它的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有的集邮家身无分文时也舍不得出卖一张邮票,我哪能接受呢?他看出了我的心思,激动地说:“小姑娘,你一定要收下,祖囯的‘体育之页’怎么能缺少这套邮票呢?你知道,容国团是我国第一个世界冠军!那一年,我正在读大学,听到这个喜讯,大家全都哭了,我们,我们终于站起来了!”我激动地望着他闪着泪花的眼睛,—透过这心灵的窗口,我看到了那颗怦然跳动的心。“我们终于站起来了!”这是炎黄子孙的呐喊啊!我郑重地接过了这套不平凡的邮票。

后来,我从书上了解到,我国是世界上为乒乓球运动发行邮票最多的国家,当初就是这银球打开了中美建交的大门,世界上称为“小小的银球,震动了地球!”。1981年发行的七枚“中国乒乓球队荣获七项世界冠军”纪念邮票,可以说是我国乒乓球事业的结晶。那一年,在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我国运动员囊括了全部项目的七个冠军,这套邮票就是以这七个奖杯为图案的。这在世界乒乓球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这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这套邮票下面是同年发行的两枚“中国女排获第三届世界杯冠军”纪念邮票。第一枚是女排队员腾空扣球的特写;第二枚是一位女排姑娘高举奖杯的英姿。表哥在给我的信中说:“记住这激动人心的时刻吧!雄壮的国歌震响了整个大阪体育馆,鲜红的国旗在徐徐升起,十二位中国姑娘站在高高的领奖台上,手中高举着那万人瞩目的奖杯,多少心血,多少汗水,才铸成这沉重的奖杯!……珍惜这套邮票吧!谁说我们是‘东亚病夫’?我们是东方巨人!”是的,当年她们也曾站在地板上向领奖台上的冠军挥动过黄手绢,那时她们就说:“中国人不应该站在地板上,而应该站到高高的领奖台上去”不甘心落后,执着地追求胜利,这不正是我们民族稍神的写照吗?

最后是六枚第五届全运会纪念邮票,图案分别是:会徽、体操、羽毛球、跳水、跳高、滑冰。看到这里,我想起了第五届全运会的盛况,想起了蜚声体坛的“佳妮腾跃”,想起了“跳水女皇”陈肖霞,……特别是第五枚:一位跳高运动员正以背越式跃过横杆,那充满自信的眼睛,那修长健美的双腿,那凌空髙悬的横杆,怎能不使人想起朱建华—这位“世界飞人”!在这届全运会上,他不就是以背越式征服了人类跳高历史上的最髙度—二米三八吗?这是他第二次打破世界纪录,继郑凤荣、倪志钦之后,再次在跳高史上写下了中国人的名字。这是中国人创造的奇迹!

我轻轻地合上了邮册,依然沉浸在感情的海洋里。一个个窗口在我眼前变得越来越大,渐渐地充满了我的视野,窗口里再次出现了朱建华纵身跃过横杆的镜头。这仅仅是横杆上的飞跃?不!这是民族精神的飞跃!这是中国在向世界前列飞跃!中国是年轻的,相信吧,新的高度,属于中国!透过这窗门,我们不是巳经清楚地看到了吗?

透过“窗口”看到的

透过窗口

榆钱挂满枝头的时候

“榆树,落叶乔木,:三四月开小花,果实外面有膜质的翅,叫榆钱……”榆钱这东西,既好看,又好吃!不是精心栽培的鲜花,却天生丽质,色彩淡雅,看着倒满上眼;不经油炸,里面的油水可不少,也不膩,香喷喷,还粘乎乎的。现在刚打春,又快到它挂满技头的时候了。

就我知道的说,古今中外,关于榆树的画寥寥无几,赞美她的诗更是不常见,也许是太平凡了的缘故吧!没有人把她比作春的象征物,但在寒风冰雪威退、和风吹拂的时候,她,颤颤欲动了—花骨朵略已成形,远望去,满树星星点点,犹如遥望的梅林……这对于那些历经数十载风雨的老榆树来说,里面包裹的何止是一朵朵含羞的花,而是一个个幽怨的故事……

在我刚记事的时候,我家和当时众多的中国农村家庭一样,生活很清苦。吃菜蛋的日子刚过,继而代之的是地瓜干、髙粱面,能吃上玉米面,就不错了。凡经过那一阵子的人都知道:窝窝头,好吃难做。玉米面和糠一样的粗,渣渣粒粒的很难捏在一块,即便是勉强做成,吃不上两顿,又就散了架子,还是粒子一把。这难不倒奶奶,挎上小竹丝篮子,往门外的树林里走,我紧跟着,她用带钩的长杆从榆树的髙处拧下几枝揄钱,折下一枝递给仰着脸的我。俩人一人一大把,塞进嘴里,腮帮鼓鼓的,还是往里塞……

那时的我,真馋;奶奶,也很馋……

一边收着榆钱,奶奶一边给我讲揄钱的过去;在我爸爸和我这么大时,人们没吃没穿的,到了榆钱挂满枝头的时候,野外的全被饥饿的人们一扫而光,光禿秃的树杈,显得十分凄凉。家院里的,夜里要有人守护,要不然,半夜不到,就全没了影。在那年头,也许正是榆钱的存在,有的人才多活了几天。奶奶虔诚的一声“阿弥陀佛”,才算是讲完了它的功德。那么,奶奶今天究竟要它有什么用呢?她说:“这东西粘,掺在玉米面里,就能做出好窝窝头来,咱就不用再吃渣窝窝头了,知道了吗?”我望望树上被人们拧剩的几串稀疏的“钱”,点了点头。想想它过去能填塞人们饿瘅的肚皮,今天还能用来做窝窝头;确实是种好东西。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不要说菜蛋,就连窝窝头也不稀罕了,家家吃上了雪白的大馒头。当榆钱串串挂满枝头的时候,不再有人抱着榆树成天爬上爬下了,往日树下的欢欣也没了影,偶尔也有人折几枝嫩的尝尝鲜,打打牙祭。不过,有一件事,使我对榆钱有了新的看法。

本村的一个孩子因贪吃榆钱,肚子痛胀,被送进医院,开了刀,祸根竟是榆钱串里很微小的虫子!

榆钱不是完美无缺的,它有时救人,有时也伤人!

这不由得使我想到了一个“余钱”的问题。两者谐音,正因为如此吧,所以我还觉得它是个吉样的事物。旧社会的人们,生活贫困,手中无余钱.现在,人们手头的余钱多了,却又不会全部合理利用,在满足家庭需要的基础上,或大吃大喝,或讲穿讲用,更有甚者,赌博.这都是不对的,对精神、物质需求的满足,要以正确的方式,不要非到因滥吃而生病遭受苦痛,因赌博而锒铛人狱的时候才觉醒!应该把目光放得长远些,把余钱正当地用到祖国的建设上面来,为我们的社会主义大厦增砖添瓦。我们相信:将来大多数人是会这样做的.

如今东风吹起,万物承恩复苏,今天必定无限美好!

愿榆钱在三月挂满枝头,添一份春*。

愿祖国在明天广积余钱,繁荣又富强!

-热门专题-
-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