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字数

体裁

话题

花看半开 400字中考作文

2022-03-14 14:18:23 栏目:中考作文 来源:蘑菇文

  只有探求自我,多加沉心而独立的自我思考,不沉溺于外物而有所追求,做到凡事花看半开,饮酒微醺,才是最佳,才能成就自我。

  而今时代,短视频浪潮席卷了全年龄段,短视频博主与看众与日俱增,观看短视频成为如今流行的消遣方式。

  短视频时代的到来围绕着两个问题展开一人们为什么爱拍和为什么爱看。对于前者,短视频已成为一种社交方式,感受生活、记录生活、分享生活使人们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感,是一种“罗曼蒂克式”的生活方式,也是一部分人用来对外宣布自己已过上大众所期望羡慕的生活的一种方式。对于后者,首先是要置于社会大环境下来看的。人类的社会性决定了在短视频时代下“他人爱看我也看”心理的存在。这一大环境的形成也是有其必然之处的-巨大物质与精神双重压力之下,人们渴望喘息,渴望使人愉悦的东西,由此,他人美好生活的记录成了自己排遣与释放的渠道。另一方面,短视频形式的新颖、内容的多样也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拓宽了我们的见识,

  不失为一种学习与探索的途径。

  加上短视频时间短、便于观看的优越性,更是增加了人们以此作为主要消遣方式的理由。

  就现状而言,短视频内容的参差不齐值得讨论。诚然,“良心博主”并不稀缺,诸如热衷于继承与传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李子柒”、B站学习P主“蜡笔和小勋”以及率先以短视频形式揭露豫章书院事件的短视顺博主们,不论是在短视频的制作上和呈现效果上,还是内容上和内涵意义上,都对个人及社会具有独特的价值。但优秀的短视频博主毕竟屈指可数,整体而言,价值意义低下的短视频仍居多数,价值观有偏差、低俗恶俗的短视频也不在少数。一如前段时间以视频方式哭诉被人骚扰的博主被发现因卖假货而不愿退货,故而上演恶人先告状一幕,宣扬整容、辍学的“抖音”“快手”网红层出不穷,因“标题党”和“形式党”而被举报的短视频也并不少见。

  基于此,我们不难发现大众用作消遣的短视频多数都是毫无营养的。正如张涛甫所认为的,当代泛娱乐化的内容呈现了结构性供给过剩,资本的下行路线拉低了内容生产的审美标准。人们无疑是跳入了日本社会学家铃木谦介所总结的“嘉年华会式狂欢”,这种消遣快乐过后便暗含着被榨取、最后被抛弃的危险性。所以一个矛盾的问题涌现:人们为何如此沉迷短视频?网络时代的兴起和短视频的推广推动了这种时代潮流,人们便深陷“皈依者狂热”而一心只想“合群”。一如《我喜欢生命本来的样子》中所言,人们之所以易受外界影响,一是因为懒惰,随大流是最省力的;二是因为怯懦,随大流是最安全的。这与涂尔干所概括出的人性的特质为懒惰与短见不谋而合:人们懒惰,不愿寻找多元化且更有益的消遣方式;人们怯懦,看视频中的美好便罢,何必自己冒失败的风险去尝试;人们短见,当下快乐便好,每个视频短短几分钟,又能占用自己多少时间?

  人们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被“泛娱乐化”所侵蚀与同质化。章友德在评价这种“娱乐至上”的社会风气时便指出人们求消遣、图享乐的潜在心理之重以及将其神圣化与崇高化的乱象。人们沉溺于舒适圈而不愿也不敢踏入潜在的佳境,无所事事、安逸享乐,最终也只能是碌碌无为。《全球化陷阱》中曾记录过的一次精英会议指出,20%的精英掌握着80%的资源。无独有偶,布热津斯基为“奶头乐理论”作出了如下诠释:2%的精英为98%的平庸之辈提供这种娱乐性、麻醉性、半满足的消遣方式,让他们认同自己的角色。我可作如下理解:“上流之人”为了使自己获得更多利益而有意创造如此社会氛围,而人们无所思考、欣然接受,这或许也是三浦展在《下流社会》中指出“下流”之所形成的原因之一。

  二八定律及满足型娱乐的冲击着实值得深思,但我想其中更为重要的一环应是大众自身的归因错误。人们将自己无所作为的内在空虚 14归因为外在娱乐生活的缺失,从而以过度娱乐作为消遣方式。人们的内在自我过于空虚寂寞,认为独处时的孤独无以复加,唯有诸如看短视频等娱乐才是最佳选择。他们只拥有蒋勋所言的令人发慌的寂寞,却不懂探求饱满的孤独,因此也无法理解和做到安东尼在《孤独》中所提出的“孤独是人生意义的重要源泉,对于具有创造天赋的人来说,甚至是决定性的源泉”。人们缺乏独处能力而成为温尼考特眼中只会顺从而不是真正享受生活的人,如此之“低能”,故而只能将人生投入于适应生活而不去主动探求生活。如此人生,毫无意义。人们并不擅用“孤独”,度过时间的方式是真消遣,而不懂得与外界求同存异,寻找自己的康庄大道。

  周国平认为,“在顺应时代潮流的同时,我们要有所坚守,坚守那些永恒的人生价值。一个不能投入的人是一个落伍者,一个无所坚守的人是一个随波逐流者,前者令人同情,后者令人鄙视”。若是不适应短视频的潮流,个人可能会落伍,被质疑、被嘲笑。但同时我们也绝对要有所坚守一-短视频博主若是不坚守制作标准与价值观念,与自己纯真的拍视频之本心背离,那无疑是陷入了西美尔在《货币哲学》中所提到的价值迷失;若是看众对短视频的要求没有底线、随波逐流、不加思考,被“输入”所操控而不懂“过滤”,无疑会成为“垮掉的一代”,那么离群氓般盲从而做出的平庸之恶还会远吗?这个社会将被欲望充斥,被娱乐吞没,被低俗湮灭,无所成就的宫殿将拔地而起,人才的缺失和创新力的低下将接踵而至,何其悲也!

  故而佛教禅宗大师“看山是山”的大悟给予我们借鉴:只有探求自我,多加沉心而独立的自我思考,不沉溺于外物而有所追求,做到凡事花看半开,饮酒微醺,才是最佳,才能成就自我。短视频之类的娱乐消遣虽无可厚非,但我们绝不能被娱乐潮流所掌控。有如熊培云追寻“第六种自由”,周国平倡议“与外界拉开距离”,又有索尔仁尼琴指出,除知情权外,人们更应拥有不知情权。不随波逐流,我们要善于思考,努力保全自己的独立人格,做到知行合一来成为大前研一在《低欲望社会》中呼吁的“到更高层次享受的人”,而不是成为外物所控制的单向度的人。

  最后,化用赫胥黎在《美丽新世界》中的担忧以作警示:我所担心的不是那个有所娱乐的国度,而是担心人们在盲目的娱乐中日益变得被动和自私;我担心的不是真我被埋葬,而是真我被淹没在无聊和琐碎之中。

花看半开

青眼聊因美酒横

  人之善于自审,就在于我们能在时间和事情进展的考量下,一次次评价自己的评价,磨砺自己的观点,从而得到近乎理性的结论。

  “人们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当鲁迅透过左邻右舍泣笑相闻的荒诞看破所谓热闹实则喧哗的世情-他大概不会想到今人会用这句话来表达对网络热点的疲倦,进而呼唤更有价值的内容。

  交互方式的进步跨过千山万水,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超越鸿雁传书,全球化大潮的席卷交汇出文化多元·····我们生活中每一分钟发生的事情,前所未有地与世界相连-不仅足以凝聚关注,而且或出于积极求进的关怀,或迫于持续竞争的功利,我们不得不放眼浩如烟海的热点,又不甘愿埋没于铺天盖地的信息。

  苏格拉底曾见市场而兴叹:“这个世界上竟然有这么多我不需要的东西!”而今消费欲念更是只增不减,甚至日益趋向“数量可以造神”的空前盛态。面对“双十一”的购物狂欢,人们似乎渐渐学会克制自己的消费冲动,宁少毋多、各取所需,不难在商家处心积虑的广告、套路中“直道而行”。但物质的充裕显然已无法填满消费的沟壑,诸如选秀节目、明星八卦等精神消费才是防不胜防-在标榜“流行”的舆论裹挟下,“热点”似乎理所应当地被那些公众人物捏在手里,从而为“颜值当道”和“售卖人设”的商业链更增一笔利润。诚然,常人的需求本是多样丰富的,衣食住行、七情六欲,都不失为寻常的人间烟火,但是我们不应忘却,享受与娱乐的情感共鸣,或许是这个互联世界中独有的“情分”,而“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才是每一个社会人的本分。

  正如“民以食为天”,剥去当代人狂热的消费外衣,不难发现他们也确实关注着根本需求的社会性热点,从而维系生存和社交。不同于传统纸媒独具的权威性和理性,互联网开阔自由的平台难以摆脱简单情绪化渲染的干扰,呈现出一派“乌合之众”式的混乱和感性。在照片都可以造假的高科技时代,“眼见为实”都行之不通-或许一颗怀疑而不偏信的心才能够串起证据和线索,在众说纷纭中拾取故事真相的碎片,通过比较选择冷眼观热点,来摒弃群氓的叫嚣。尽管正如俄狄浦斯无法看破命运的迷雾,我们身在其中总难以摆脱自我的主观性,但人之善于自审,就在于我们能在时间和事情进展的考量下,一次次评价自己的评价,磨砺自己的观点,从而得到近乎理性的结论。

  当热点不再以社会进程的浪潮形式自然推出,而是更多地成为人为的聚焦和讨论,“存在即合理”的原则更像是不愿思考的人的借口。若想珍惜有限的精力,除了有所不为,更要如鲁迅在《拿来主义》中提倡的“挑选,占有”,要有所为。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例如“瑞典女孩”关注着人与自然的博弈,“诺奖公布”又勾起人关于人文的探寻-我们不断回望这些亘古命题,述说着我们人类无法绕开的精神乡愁。其实热点从来只是载体,承载着人们欲望的纠缠、生存的渴望,更应当是一份群体的无尽追问与践行,在人类光荣的荆棘路上不断寻找地平线后那真善美的太阳。然而,欲超越那种厌恶过去、畏惧当下、绝望于将来的浮躁,我们不只应试图从热点中选择自己的所需,更要培育造就伟大命题的土壤。或许这就要求我们先在热点遍布的社会中做一个孤独的修行者,以特立独行的勇气,从心所欲而不流俗,内以诗书文华修炼本心,外以家国担当锤塑责任,从而认识自己,懂得人事,此后方知取舍、明本末。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人们的悲欢岂不相通?先生大抵是眼见当时社会的冷漠愚昧而兴警语罢。一个胸有境界的人,千万个高瞻远瞩的人,自然战胜“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乱象,还公共话语一片净土,使热点成为有助于塑成现代人新的精神家园的基石。“朱弦已为佳人绝”-黄庭坚面临无人理解的贬谪境遇,无奈却毅然地“绝朱弦”,守住了精神澄明之境。不同于那时朝廷浑噩,关上屏幕,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已不必退求山水-先关切于 现实,再以互联网平台的热点聚焦现实中真正有价值的部分,“青眼聊因美酒横”,直到我们的虚拟世界也能有机地运行。

  当此宏图大展的伟大复兴时代,以克制自省的心灵、客观求真的眼界与崇高向上的志向去拷问自己、审视世界-乘热点之东风,九万里风鹏正举。

-热门专题-
-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