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字数

体裁

话题

庆祝无意义 400字中考作文

2022-03-14 14:18:26 栏目:中考作文 来源:蘑菇文

  闲暇给了我们体会无意义的空间,我们或许应当借此获取一种对于生命的豁达。

  德国的叔本华以是否能够享受闲暇来区分智者与愚人。智者享受的是生命的快乐,愚人却往往追求短暂的快感。显然,我们应学着享受闲暇。

  如我们一般的现代人生活在都市的繁华中,工作与休息的不断转换占满了我们的时间。可是被用作休息的时间真的可以被称作闲暇吗?网络游戏、小视频之类的东西将休息打成碎片。在抬起头回到现实的刹那,一种无端的焦虑油然而生。大部分人都明白游戏之类是对于时间的消磨。事实上,沉迷网络的也是极少数,更多的人只是用这种方式来缓解焦虑。获取简单的快乐是很自然的。但是,短暂的快感并不能成为全部的快乐,这种闲暇也不能成为全部的闲暇。《逍遥游》启示我们:快乐应向内心寻求。世上存在着这样多的享乐主义,却少有追求外部刺激的快感。哲学家们不约而同地转向自己的精神世界以追寻永恒的快乐。叔本华热爱并享受闲暇,也许是为了穿过世界的表象而看到意志背后的理念。在这样的背景下,智者们超脱物质需求的被满足的快感,向精神世界探求世界本源的奥秘。我们可能并非哲人,也并不是每个人都必须精于哲学。但是,这种脱离外物左右,只关注自己内心的冥想也不失为一种真正的闲暇,即使做不到“传说”中的灵肉分离,至少也能暂时摆脱碎片化的虚无感。

  其实,无论是用娱乐工具来获得短暂的快感,抑或是如叔本华般试图寻求美的理念或是世界的意志,其行为本身都带上了明确的目的:追求。无论是物质上或是精神上的追求,追求短暂或永恒的快乐,它们都带上了目的性,或者说,功利性。这并非闲暇,而是追寻快乐。闲暇应当是时间上的真正自由,无所谓利用或是浪费。智者享受闲暇,是因为无惧这种无意义感,而愚者却无法克制对于意义的恐惧。在《有限与无限的游戏》一书中,作者卡斯提出有限游戏与无限游戏这对概念,前者存在边界,以取胜或达到目标为目的;另一种没有固有边界,以冲破现有边界为目的,借以延续游戏。我想,生命应当属于后者。虽然我们制定众多目标并一一达成,但生命本身并没有确定的目的。闲暇给了我们体会无意义的空间,我们或许应当借此获取一种对于生命的豁达。

  闲暇已是我们少有的东西,不该再被用以奔跑。

庆祝无意义

“劝学”新说

  但我们终究不需要成为“完人”,也无须细细品味学海里的每一颗 水滴。

  两千多年前荀子著《劝学》,“学习的重要性”已在历史长河中的每一个有志者心底根深蒂固。然而今日,另一种困境却披着“劝学”的皮囊,把我们扔进了一个叫作“学习焦虑”的深渊里,任我们怎样挣扎也无济于事。

  每个人都如饥似渴地投身到“学习”这股热潮里去:淘宝上买下大箱大箱的世界名著,一整张纸都记不完的年度计划,时刻关注你的朋友这周又阅读了多少字······可最后常常遇到的结果是:名著摆在床头没动一本,年度计划完成率仅有百分之二三十,你的朋友已经读完了一本书,而你却在想:这周事儿多,下周再开始。

  恐慌焦虑的空气塞满了手机屏幕,争先恐后地蜂拥进耳朵里,千万遍地叮咛:不学,则晚矣。于是,我们只好被迫“心甘情愿”地把未来的自己变成超人,变成可以完成一切“不可能”的顶级魔法师。如此一来,我们会有那么片刻的心安理得,会有一刻无比相信“美好的一天终 究会来”。

  但是每当未来如约而至,在我们精疲力竭地迎接光明的她之后,猝不及防地,手机上亮出一条提示,写道:今日还有5项任务未完成。我们其实很想勉强撑住我们沉重的身子,挣扎着把任务做好,看着计划本的每一个小格子里打上令人欣喜的对勾,但倦意每次都毫不留情地把眼皮压紧,最后不知不觉把“今天”这页翻过去。一个月之后,当看到上百项“未完成任务清单”的时候,总会不由自主地怀疑自己完成任务的能力,在月末的某几天里盯着有大片大片空白的计划完成表发呆,最后只得任“提示”随意作响,而身体不为所动了。我们总能感到自己的渺小,尤其是被淹没在海量信息里无法从波涛汹涌的海面冒出头的时候。耳畔总有渺远又深切的呐喊怂恿我们涉猎所有领域,直到足以心平气和地看潮起潮落。与其说这是一种远大且宏伟的志向,倒毋宁说是“完人”的必要条件之一,仅理论上可以达到的结果。

  但我们终究不需要成为“完人”,也无须细细品味学海里的每一颗水滴。为何我们要试图了解世界上的一切呢?为何我们还要以痛苦和疲惫来加固这份恐慌呢?勿让这份永无止境的焦虑夺走学习本应有的怡然和快乐吧。

  “瞬刻的喧声,讥笑着永恒的音乐。”泰戈尔如是说。勿因广袤世,界砸向我们的无尽信息而焦虑,在记住“为学日益”的同时,也要记住“为道日损”。我们该明白的,把“劝学”的厚厚的皮囊脱下来罢,唯有如此,方能爬出焦虑的深渊,以轻盈的心品味学习的至乐。

-热门专题-
-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