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字数

体裁

话题

这里“很上海” 400字中考作文

2022-03-14 14:18:28 栏目:中考作文 来源:蘑菇文

  我,和很多外乡人一样,为了能“更上海”,我选择到更繁华的黄浦江北岸上学。

  我不是地道的上海人。追随逐梦的父辈,漂在上海。

  唧唧啾啾,叽叽喳喳。

  闻虫鸟鸣声起,枕黄浦江水眠。

  我,和很多的外乡人一样,住在远郊的黄浦江南岸的小镇上。总有初来者发出疑问:这里真的是大上海的一角?它是那么淳朴宁静。那青瓦上熠熠的光,那枝丫间拂拂的风,那小路上颤颤行走的老人,那一树树清新的桂花,还有炸小黄鱼的阵阵香味,都能将“海漂”一族们那浮萍一样的心填满,都在向人们诉说着繁华的都市里还有那一抹静谧······轰隆隆,嘟呜鸣。

  我,和很多外乡人一样,为了能“更上海”,我选择到更繁华的黄浦江北岸上学。

  渡船是上海人抹不去的记忆。早上的渡口异常繁忙,熙熙攘攘的人群里有各行各业的人,大家都心急如焚地等待轮渡的到来。随着汽笛声响起,人们纷拥而入,争先恐后地在船上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自行车铃声、夹杂各地方言的催促声和叫喊声使空气都显得格外焦灼。瘦小的我总是被拥挤的人群“夹带”到船上,心里却窃喜:我终于赶上这班渡船啦!背着书包的我只能躲到渡船的尾部,看那白花花的浪花翻滚着,把自己想象成其中的一朵,梦想以后能更好地融入这座城市。船头破浪前行,随着汽笛的再一次响起,乘客们纷纷奔向各自的征途。渡船就这样在黄浦江两岸来来回回忙碌着。这里是我和同路者梦开始的地方,也是向梦出发的地方。

  滴滴答答,哔哔叭叭。

  轮渡的汽笛声渐渐远去。闵浦二桥横空跨越黄浦江,汽车可以免费过黄浦江啦!我们家也拥有了第一辆代步车,坐私家车跨江上学的我心里美滋滋的!

  延绵4.9公里的闵浦二桥,串起通往幸福文明的路。桥上的车辆文明礼让,有序行驶。坐在车里的我一路呼吸,一路歌唱。索塔、桁梁、防护栏和对面驶来的车辆在车窗外呼啸而过,沿途已是风景。

  哐哧哐哧,咯吱咯吱。

  堪称上海交通命脉的地下铁像一张巨大的蜘蛛网,把“最上海”的·文明和繁华辐射到城市的每个角落。地铁通到我们的小镇啦!这是跨越黄浦江的地铁,是上海首条以桥梁形式跨江的轨道交通。它,拉近了我们与繁华和文明的距离。崭新而整洁的车厢里,无论西装革履的白领还是白发苍苍的老者,大家都友好谦让,“你好”“谢谢”“请”奏响了列车。文明之歌,笑容浮现在每个人的脸上,红领巾拂过我的衣裳,这大概就是幸福的模样吧!

  啧啧啧,赞赞赞。

  浦江逐浪,这里有江,有希望。

  新建的沿江绿化长廊总是吸引放学路上的我。漫步沿江步道,听着黄浦江上“呜鸣,滴滴,哐哧”的交响曲,它不时地向人们传递着这里的韵味和人间烟火,讲述着这里的过往和今时。抬头仰望,发现灯笼般的柿子早已顺着树丫爬上了云朵,农民伯伯小心翼翼爬上了枝头,拾起恬淡的幸福,又是一年果香说丰年,谁不说日子一年好过一年?巷子里又飘满了炸小黄鱼的香味,我加快了回家的脚步。

  没有魅力耀眼的霓虹,没有流光溢彩的游轮,没有购物中心,没有米其林。这里有渡船上的照明灯,把黄浦江照耀得分外迷人;这里有繁忙的货船,让奔向美好生活的人们笑开颜;这里的青瓦低舍让生活充满了安宁与祥和;这里的炸小黄鱼总能让你忍不住冒一句“洋泾浜”:“味道老嗲咯!”这里有上海的速度,每天都在创造神话的上海,让这个淳朴而宁静的沿江小镇迅速崛起;这里有上海的温度,上海海纳百川的胸襟包容了我以及很多外来的追梦者,让我们依江而栖,共饮这江水。上海的繁华,全世界都知道;这里的风情,我最知道。这里,是上海不可或缺的一角,这里,很上海!

  这江,这城,割舍不断的情!我不再是“海漂”,我将扎根上海,和它一起越来越好!

  黄浦江,侬好!上海,侬好!

这里“很上海”

“明眸善睐”伴“鸣沙”

  沙漠驼队再次出现,它带着我们向丝绸之路的纵深地带走去。

  -云游甘肃鸣沙山

  在文学作品中,我们读到过大漠的孤烟、杨柳岸边的晓风残月;我们领略过咸阳游侠九死一生的豪情、敦煌悲苦的面容。一处山水,一段风月,就那么静静地凝固于诗文之中,在沉默的时间中等待着知音。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于是我带着对文字所述之景的崇拜踏遍千山万水,只为走近风月山水的情怀。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将人们出行的脚步禁锢于逼仄的世界中不得舒展。然而电视节目拓展了人们的视野,带着我走近向往已久的“丝绸之路”之甘肃鸣沙山。

  眼前是无边无际的金色海洋,一支驼队正缓缓走来。暮色苍茫中,我不禁想起了张籍的诗句:“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正值炎夏的沙漠,阳光像烈火似的炙烤着大地,把鸣沙山的沙子晒成了金黄色。在我面前的是一面陡坡。在长镜头、远镜头的交替中,从山顶可俯瞰月牙湖的全貌,美不胜收。我想起了余秋雨先生在《沙原隐泉》中对鸣沙山和月牙泉的描写,使我陡生爬上山顶的意愿。

  随着镜头的推近,风声似乎在耳边低沉地鸣咽,夹带着沙子扑打在游客们的脸上,那火辣辣的疼痛感似乎也透过屏幕直逼过来。每次落脚,滚烫的沙子总是争先恐后地钻进他们的运动鞋里。游客们的脚就在费力地从沙子里拔出来又艰难地踩进沙子之间周而复始地运动着。此刻,我也深深地体会到余秋雨先生所说的“刚刚踩实一脚,稍一用力,脚底就松松地下滑。用力越大,陷得越深,下滑得越加厉害”。

  没过多久,游客们就坐在沙地上喘着粗气了。有人不停地用手拂过被汗水粘在脸上的头发,把围脖拉下大口喘气,舔了舔干燥的嘴唇,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爬沙坡说起来容易,实则最为消磨人的意志。

  呜·····又是一阵低哑的风声,镜头推近,一个沙子的特写镜头出现在我的眼前。节目画外音介绍道:“鸣沙山的沙子经过千万年的风蚀形成了疏松多孔的结构,在每一次气流经过时将其放大,让细微的声音成了大漠的阵阵豪歌。”我静静地聆听着:那是悠远的长叹,来自跨越亚欧两洲、在丝绸之路上踽踽而行、走过千年光景的骆驼商队;那是雄浑的怒吼,来自驻守千里边境线的人民战士;那是大漠的悲鸣,经过了多少光阴的磨砺,才聚成了月牙湖这世间罕有的奇观。

  还在无限遐想,此时已是日上三竿,太阳最毒辣之时。那些登沙山的游客们在摇摇晃晃中终于到达了山顶。一脚刚迈到顶部的沙地,一些人就一跤跌在沙子里,身体疲惫不堪。

  山坡顶上游人不多,他们尽情地欣赏着月牙湖的全貌:半月形的水面波光浮动,熠熠生辉,岸边郁郁葱葱的树木倒映在清澈的湖面上,仿佛就是这万里黄沙中镶嵌着的一颗耀眼的明珠。我不得不感叹,在这茫茫的沙漠戈壁中,竟然有这么一泓灵秀奇美的泉。

  泉之奇在于,它是生命在与恶劣的自然抗争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勇毅可鉴;泉之美在于,它以柔美的姿态给阳刚之地带来了一抹娇羞,秀美可赏。

  王安石说:“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看来,不经历苦苦跋涉,不经历勇气和信念的磨砺,世之美景真是无缘得见呀!此时,镜头远远地离开山顶,它用开阔的胸怀带着我俯瞰了气蕴宏伟的大漠。那一眼望不到边际的茫茫沙漠似乎在向我们昭示着历史的苍劲。

  沙漠驼队再次出现,它带着我们向丝绸之路的纵深地带走去。想当年,烽烟四起,张骞带队出使西域,走的就是这条向西经河西走廊,过西域三十六国,还要过康居、大宛、大夏、安息的风雨不平之路,他们沿途遇到的艰难险阻是我们常人所无法想象的,只要有一次放弃的念头,就无法到达目的地,也就没有名垂青史的丝绸之路了。这条路的伟大不仅在于,它让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在这条丝绸之路上碰撞、融合、共存,

  还在于,在这条路上我们的古人为今人埋下了一种精神-勇敢、坚毅!这大概是对丝绸之路最好的诠释了吧。

  影片结束了,但我的眼前似乎永久地留下了那一份豪情和勇毅!

-热门专题-
-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