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字数

体裁

话题

真心寻觅不忘拥有 600字高中英语作文

2022-03-15 06:50:22 栏目:高中英语作文 来源:蘑菇文

  【作者简介】

  司新华 任教于四川省国家级示范高中第一名的棠湖高中,高级教师,中国语文报刊协会课堂教学分会理事、四川省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会员,高考语文阅卷组重要成员,研究生学历。出版专著多部,在国家级等刊物发表教育教学研究论文多篇,著名教育专家。在近五年作文指导命题中,有多次与高考作文题类似。

  真心寻觅 不忘拥有

  【材料及话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人生就是不断拥有和寻觅的过程。不曾拥有,你会努力去寻觅;失去拥有,你又会四处去寻求;有时,拼命追寻,你却失去了原来的拥有;有时,你苦寻不得,“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你有这样的体验和认识吗?请以“拥有与寻觅”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

  理解作文话题,打开思路,寻求立意的角度是写作的基础。“拥有与寻觅”是二元式的话题,这就要求作者要揭示两者的内涵及两者的关系。

  材料阐述了这样一些内容:首先指明了“拥有与寻觅”是在人生的范围之内,并且与人生的成长相联系,这暗示了作文内容的主要范围;后边的两个并列分句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一个方面的意思:没有拥有会去四处追寻;再后的一个并列分句阐述了追寻与失去的一种关系:获得了某种东西,却失去了原来的拥有;最后一个分句阐述了追寻是获得的前提或追寻时早已拥有这个观点。后边四个并列分句阐述了话题三个方面的内涵,已经充分、深刻地揭示了话题两个因素的相互关系。

  每一个方面都是我们写作的角度。如果要写一篇对话题整体认识的文章,这几个方面不是可以成为文章分论点的选择内容吗?不管从哪个角度立意,写作二元式的题目,内容要两者兼顾,最好能写出两者关系的深度。

  要找好立意的角度,还需要进一步地思考:拥有什么,寻找什么?可以采用添加对象的方法。

  (一)、在“没有拥有会去四处追寻”以构成人生这个方面:寻找拥有知识,寻找拥有美德,寻找拥有公共关系能力……

  (二)、在“追寻拥有却失去了原来的拥有”这个方面:追求成熟,却失去了童真;追求知识的富有,却失去了过去的单纯……

  (三)在“追寻是获得的前提或追寻时早已拥有”方面:

  ①追求与拥有成功:成功是靠追求而来,不断地追求,就能成功。

  ②寻找快乐:本身就快乐着,何必羡慕,何必寻找?

  ③寻找父母之爱、老师之爱,寻找幸福……可却发现自己已经拥有了。

  ……

  通过上述的一些发散,选择一个好的写作角度就不难了。

  【例文展示】

  生命之寻

  □王思敏

  花开花落,年华逝去。晚春暖意融融的风,竟让我感到一丝微凉。

  其实我并不知道花怎样开,又怎样落。我只知道,十多年来我一直苦苦地在这黑暗无际的夜幕中寻找光明,可清明的泪水总也洗不去眼中的混浊。我静静地坐在柳树底下,能感到柔长的柳条带着软软的柳叶轻拂着我的脸庞。

  盲人——这是我一直不愿触及的词,但笼罩视野的那片黑暗却始终提醒我这是事实。

  河边有个男孩在钓鱼。我听到了鱼钩入水时轻微的“噼啪”声,也听到了男孩低沉又略显稚嫩的咳嗽声。我苦笑,我“听”到了他的存在,却并没有看到。

  我要找寻的是那个男孩眼中的世界,但我已厌倦了这无谓的努力。我认定,我的双眼永远与这花红柳绿的世界无缘;但我深知,那份渴望一直埋藏在心底。

  像往常一样,我又陷入了沉思。我的一位盲友说过:世界是可以用心来看的。我从来不信,那只是安慰我们的美丽谎言。

  一阵激烈的水花声把我从沉思中惊醒。盲人敏锐的直觉告诉我:有人落水了!果然,水的喧哗声夹杂着惊恐的呼救声。

  那是另一个男孩。因为我听到了钓鱼男孩收起渔具匆匆走来的声音。我一把拉住他的衣袖,着急地问:“怎么了?怎么了?有人掉下去了吗?”他挣脱了我,颤抖着:“我没有看见。是的,什么也没有看见……”说完就急急地走远了。

  我愣住了,而呼救声越来越微弱,水里的扑腾声越来越无力……我冲向河岸,忘记了我从来不会游泳。

  入水的那一刹那,我有一种奇异的感觉,我以为我看见了光明——不是,我眼前仍是漆黑,脑中一幅画面却逐渐清晰:我看见一个小男孩在水中无助挣扎的身影。他望着我,惊惧的眼神充满对生命的渴望。我扑腾着向画面中那个小男孩游去。呼救声近了,是他!我一把抓住那只臂膀。在脑海的画面中,我居然看到了我的双手!

  我拽着他向岸边扑腾。我不知之前我是怎样浮起来的,我只知道现在我在下沉。我用最后一点力气将小男孩托上岸。我肺里呛满了水,身体越来越沉——我不行了。

  河水浸没了我的双眼。弥留之际,我清晰地看到了惊魂未定的小孩眼中的感激之情。

  我用心看到了这一切。是的,我找到了光明,而我所找到的正是那个钓鱼男孩已经失去了的。

  我的意识逐渐模糊——我却没有了遗憾,我找到了我想要的拥有……

  【分析】

  这是一篇优秀的文章。盲人渴望光明,哪知自己却拥有比正常人的“光明”更可贵的东西。这个主题深刻地揭示了话题中“已经拥有,何必再去寻找”这个深层的含义,并且具有很强的社会批判意义。

真心寻觅不忘拥有

人教版高中第五册三单元作文:怎样防止土地荒漠化

  土地荒漠化的防治,要做到“预防为主,因地制宜,全面规划,综合整治,加强管理,注重效益”。对于水蚀作用下的荒漠化土地,要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综合治理,上游以防为主,中游防治中结合、以治为主,采取封山育林、营造水源涵养林,陡坡耕地退林还草、坡地改梯田等措施;对于风力作用下的荒漠化土地,在半干旱农牧交错区及旱农区采取扩大林草比重、片林和乔灌草结合固定流沙等措施,在干旱地带沙质荒漠边缘的绿洲地区营造绿洲内部护田林网并在绿洲边缘设置沙障。

  建立草地生态系统持续管理体系。鉴于我国退化草原生态系统治理的现状是边治理,边退化,退化大于治理的现状,因此建立适宜的草原生态系统持续利用体系,是遏制草原退化、恢复退化草原,达到长治久安的根本策略。在草地资源不足时,轮牧连续放牧有较大的优势,且对于同样的载畜水平,短时高强度放牧比长时间低强度放牧更有利于植物的生长。然而适宜的草原利用体系随不同草原类型而异。阐明不同类型草原生态系统第一性生产力及其载畜能力、不同放牧方式和季节对草原草畜土系统的影响、草原植物生产力与家畜放牧强度间的相互作用模式、草原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机制等,是制定草原生态系统持续管理措施的基础。同时,草原地区土地经营等体制的优化则是在更高尺度上实行草原生态系统持续管理的策略。

  地球的生态资源总是处于变化之中。这种变化大体是两类因素引起的。一类是来自生态资源之间或生态资源内部的相互作用(如各种灾变);一类是来自人类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前一类作用引起的变化,通常是正常的自然变化过程。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影响,既可以表现为正面效应,即促使的效应,又可以表现为负面效应,即导致其退化的效应,也可以理解为生态破坏。往往有这样的情况,人的一些行为在短时期内看似有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负面效应逐渐显现出来。对生态环境变化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应依据两条原则进行判断:①是否有利于人类的持续发展;②是否有利于人类所依赖的生态资源的持续存在和演进。

  土地退化是困扰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水土严重流失、沙漠化和土壤盐碱化导致土地生产力衰退,最终彻底丧失功能,变成戈壁、流沙或劣地。土地严重退化对环境的反馈作用使生态环境全面恶化,气候更加干旱,沙尘暴灾害频繁,严重影响地区的工农业生产。生态环境的恶化,牧、农、林经济的落后,贫困和文化落后等一连串的问题影响着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既要改善环境质量,又要保持经济增长水平,这是一道世界性的难题。西部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保护(改善)这一对矛盾显得更为突出。一面是经济落后,人民贫困,发展速度滞后;一面是生态环境严重失衡,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和盐渍化严重。这些又反过来制约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与环境是一对矛盾,从长远看可以达到协调和统一,但在一个相对较短的时期内,却是矛盾的。如果优先发展经济,势必会付出一定的环境代价。反过来如果优先保护环境,又不得不相应放慢经济发展速度。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毫无疑问要放在第一位。不过应该认识到,发展不应狭义地理解为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只是发展的一部分。发展只有使人民生活的所有方面都得到改善,才是真正的发展。而且发展应该是可持续的。可持续发展包括社会、经济、环境三个基本要素,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和相互依赖。环境可持续发展是条件,经济可持续发展是目的。三者的协调是可持续性的关键。可持续发展旨在保持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持良好的生产与生活环境,使社会人均福利持续提高。因此。我国政府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时,把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和环境建设放到第一位。

  事实证明,如果不从环境的角度来管理经济,经济增长就面临着极限。保护环境为的是保证发展,我们需要把人类社会、自然环境和经济活动作为一个整体统一考虑,注重协调约束各自的行为限度。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是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明智选择。因此,在制订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时,要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中国的自然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已临近它的“外延”开发极限,随着人均资源的日益下降,如不致力于“内涵”上的调控,生态环境恶化将最终制约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而且,西部生态环境具有先天的脆弱性。在进行西部大开发时绝不能以生态效益去换取经济效益。如果不把合理使用资源、保护环境等内容包括在发展目标之内,任何经济增长都不会持续,任何经济改革都不会取得真正的成功。

  西部生态环境有其本身脆弱的一面,但环境恶化的主要因素是人的经济活动对环境施加的压力超越了环境的容忍量。治理土地严重退化必须从减轻人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做起。西部大开发为扭转土地严重退化的局面带来难得的机遇,各级领导和群众应彻底转变观念,处理好环境治理、土地开发和发展经济的关系,创造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人类经济活动肯定还要加快。人的因素有两个截然不同的方向,一是片面追求经济的高速增长,不顾环境条件和土地容量,任意开发土地资源,扩大耕地面积和牲畜数量,或者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采取“头疼治头,脚疼治脚”的应付态度,而不顾长远利益,结果必然导致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和土壤盐碱化继续严重发展,流沙扩展,水蚀黄土和石灰岩地区的劣地继续发展,而绿洲地区土壤大片盐渍化。最终只能退出西部大多数地区;二是自觉地约束自身的行为,把人对生态环境的干扰变成促进生态环境和经济协调、和谐发展的行为。认真贯彻西部大开发生态建设优先的方针,全面规划,采取有力的措施治理失衡的环境,使西部的环境达到“山川秀美”。

  西部的山川秀美不是“锦秀江南”式的,应当是既有沙漠、戈壁,又有绿洲农业和雪山草地,既有高山大川,又有森林、湖泊、蓝天白云,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生态平衡,经济发达,社会进步,欣欣向荣的景象。

-热门专题-
-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