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字数

体裁

话题

2006年全国各地中考满分作文系列82??告别 500字中考作文

2022-03-15 12:57:37 栏目:中考作文 来源:蘑菇文

  告别--一种胆魄

  鱼儿告别池塘,你认为她会没命?不,她在追求属于自己的江河;鸟儿告别竹笼,你认为她会饿死?不,她在追求属于自己的山林;石子告别高山,你认为他会孤独?不,他在追求属于自己的天地……

  自然界中的万物都在尝试告别,因为他们有自己的追求。我不得不说:告别是一种胆魄。

  诸葛孔明深居隆中,以躬耕为乐,吟唱为趣,似乎无意于征战,但他常自比管仲、乐毅,可见他早有出将入相之志,因此即使刘备不上演三顾茅庐,诸葛亮也终会登门自荐。因为他告别隆中安逸的生活而投身艰苦卓越的政治斗争,不失为一种胆魄。

  陶渊明本为朝廷官员,但他厌弃官场黑暗,追名逐利,因此他弃官隐居,放弃了功名利禄,荣华富贵,因为他有自己的追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但他告别权贵,摒弃世俗,投身秀美山水的情怀,绝对是一种胆魄。

  鲁迅本来一直投身医学,希望用治病来救中国,但他后来发现在中国人身上的不止是病痛,更是心灵与思想的病魔,因此他弃医从文,拿起笔杆这把利剑为中国人剔除心灵的伤痛,"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气节也从笔尖中向外四射,因为他有自己的追求--振新中华。他告别医学,走上了文学这条无止境之路,无疑是一种胆魄。

  如今,我坐在中考的考场上,应该说是战场上,只是一个追求--尽力一战。我告别一切杂念,置身于这战场上,似乎看见了胜利的希望之光,这难道不是一种胆魄吗?

  鱼儿告别池塘,可能面对干涸;鸟儿告别竹笼,可能面对死亡;石子告别高山,可能面对寂寥,但他们有自己的信念,因此他们选择了告别,闪耀着豪迈的胆魄之光,开始寻求最适合自己的地方的征程……

  【点评】作者看问题别具匠心,他从告别本身发现了理趣--告别是一种胆魄。文章采用演绎推理的方法,先摆出自然界中的种种告别现象,然后归纳出结论;接着又列举人类社会中的各类告别故事,顺水推舟地得出结论:告别是一种胆魄.作者从人们熟悉的自然现象着手,把深奥的道理讲得通俗易懂;全文思路清晰,论理清楚,修辞恰当,语言较有内涵。足见作者有较高的语文素养。胆魄是指处理事情所具有的胆量、胆识和果断的作风。基于此,诸葛亮一例的阐述还有待斟酌,陶渊明归隐田园也并非"寻求""征程"。这些事实论证,还有待注意其针对性、语言表达的严密性。

2006年全国各地中考满分作文系列82??告别

06年中考满分作文系列8?无奈课本

  无奈课本

  生活中注定了有得便会有失,可我一直认为那只是书中的童话。直到有一天,睛天的离开,才使我恍然醒悟。只可惜,它太沉,太重。--题记

  彼岸是有很多花的,那里有美丽的仙子,可爱的动物,以及那素朴的平凡的人。我的哥哥睛天总是用那美丽的图画带领我去诠释彼岸,他的瞳孔中透露了他的渴望。我知道,总有一天,他会飞往那里,只不知是哪一天……

  依旧是夕阳,依旧是那般深沉那般凝重,在森林的尽头有着我们的身影,大树都记着呢!晴天说这里是一个能看到第一缕阳光的地方,只有这里是希望的开头。我总是学着他的样子,指着夕阳的那边说,看,那就是彼岸。

  晴天长大了,他看很多很多的书。他告诉我童话世界里的幸福与美满,告诉我童话里的凄苦与不堪……

  于是我幻想着这一切的深邃。丑小鸭变成白天鹅飞向蔚蓝的天空,大海深处小美人鱼的矢车菊花瓣,白雪公主与小矮人在森林里嬉戏,卖火柴的小女孩被冻得通红的手……

  多么美好而又无奈的童话。淡淡的忧伤在他的眼里,再用我们的眼睛将它扩大,它就添上了朦胧的色彩。

  晚霞烧灼了天空,神秘了渔歌朦胧了森林,依稀是花朵的模样,那般灿烂,那般绚丽。只是今天它们似乎忧心忡忡,是因为太阳下班了吗?

  晴天依旧为我诠释夕阳,讲述彼岸,除了矢车菊花瓣的小美人鱼。他拿出了一叠厚厚的书,愤忿地拿起一本拼命地撕。我感到不安。待安静后他说他要走了,因为这些我未曾相识的"课本"。"哥哥,那里是彼岸吗?"蓦然间我才发现,那原本在他眼中灿烂如隔世的地方,只是灰色的绝望。

  在走之前他对我说,他再也不能为我摘到彼岸的花了,因为那只是童话里才有的结局,我们的彼岸只能乘着课本渡过,到达。

  哥哥走了,义无反顾却忧郁得如夕阳消沉。面朝大海,彼岸花开?

  只有孤独和寂寞才会让我读懂夕阳和那彼岸的花。哥哥,你听见了吗?那骨头里渗透的是应试教育的血。

  后记:

  "尘埃毕竟是尘埃,最后还是落到石头缝里,我眼中的泪水增强了它闪烁的效果。"--《尘埃落定》。

  【点评】读了本文,心中隐约有一种震颤之感。应试教育曾摧落过不少嫩叶鲜花,心有梦想哥哥晴天不幸成了其中的一叶。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作者不去直叙哥哥痛苦的经历和迷茫的心理,而通过美丽的彼岸和淡淡忧伤的童话意境,营造一种隐约的、闪烁的忧郁氛围,让读者感受到悲剧的沉重,催促人们思考:对如花的少年来说,哪里才是他们应该到达的彼岸?那彼岸是否只有乘坐课本才能到达?读后,我们除了心情沉重之外,不禁还要赞叹小作者的才情。

-热门专题-
-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