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字数

体裁

话题

2006年中考满分作文:告别我可爱的故乡 500字中考作文

2022-03-15 12:57:39 栏目:中考作文 来源:蘑菇文

  我的故乡在那大山脚下,青山依傍,泉水聆听。

  当我的一只脚踏出了那块土地,我便知道,我真的要离开了。这里曾是我用歌声踏遍的地方,我熟识了这里的一切,却又要与它离别。

  一年前,当附着现代气息的挖掘机在山脚下拉响了发动机,整个故乡的人民都清楚,这将是我们离开的号角。我目睹着山脚到山顶的树木如何凄哀地倒下,我见证着那曾经清澈的沟水如何浑泥。我看见的,是时代的变迁,是我故乡的土地上涓涓滴滴的液体。

  儿时的我,喜欢独自走上那葱草严密的小山丘。我尝试过背倚着老树根,昂视天空的旷达,我欣赏过百鸟啁啾,蝶舞轻盈的幽雅。当那初开的紫藤花攀上树梢,我会准时出现在它的身边,轻吻它那柔嫩的花瓣。这里的万物都对我充满了吸引力,仿佛寄托了我心灵的宿愿。在这里,我能够感受到生命的沉静。

  冬雪覆盖的故乡或许已成为我心中涌动的惆怅。三年前,那是我见证过最丰实的大雪,树枝伴着沉重的积压颓然倒地,我家的门前几方见开的小路上,已堆上了厚厚的积雪。那天,冷风劲吹,呼啸的北风刮走了人们出门的写意,人们都坐成一圈烤火。这时,听到有人说村里的排水沟冻住了,无法向外排水,于是,村中的丁壮们全都拿着铲子出了门。在大雪中,我的双眼被蒙上了一层酥软的雪花,朦胧看到乡邻们在雪花中凿冰开沟的情景,每个人的双脚都浸在那冰冷的沟水里。我的家乡人似乎永远都是团结协作的。就这样,沟水又重新涓涌流淌,小径上,长长得留下一串足迹。

  我爱我的故乡,却无语言表它的美好;我爱我的故乡,却无法挽留它轻盈的身姿。当夏至,我已毕业,我想再回去,看一眼我思绪飘逸的故乡。

  "谁的眼泪在飞,是不是流星的眼泪......"歌声依旧响起在耳畔。我的故乡在流泪......

  点评:考生能够在考场上限时写出这样优秀的文章,我想,这与他平时大量阅读、善于思考是分不开的;也与他所具有的人文关怀、自我修养分不开的。在文章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小作者对于往昔故乡的眷恋,对今日惨遭破坏的声声诘问,更有对家乡人没有丢失真纯的赞美。试想,如果没有平日对周围环境与人事的关怀与思考,又怎能写出这样文情并茂的文章呢?

2006年中考满分作文:告别我可爱的故乡

2009年桂林市中考满分作文:感受节日(1)

  洋溢着五千年民族文化的馨香,散发着勃勃文采精华的气息,闪烁着古国文明的灿烂辉煌……它是节日,它陪伴着小小的你我快乐成长……

  每当提及节日,我的心中免不了会有些激动。节日的背后,该有着怎样美丽而神奇的传说,有着怎样丰厚深邃的文化底蕴,有着怎样美好甜蜜的向往与期盼。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伴随着一声声爆竹的炸响,又迎来了一个新春。春节是欢乐祥和的象征,每一个春节都向我们呈现出一个崭新的面容;每一个春节过去,就会迎来一个全新的开始……春节到来了,便是我们人生的又一个新陈代谢,又一次除旧布新。生命在成长,世界在变迁,年的远去又重来,就像接力似的又开始了下一段赛程。所以,在春节时节,人们的脸上总是挂着笑容,不管钱多钱少,不管顺境逆境,感受春节,感悟那份“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的激情!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是一个感情丰富的节日,人们怀着伤感怀着思念为故者上坟,虔诚地祈愿逝者在天国能够过得快乐,也祈盼他们在天有灵,给活着的人以精神的庇荫。感受清明,缅怀那些驻留天国的灵魂!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端午节,只为屈原的那纵身一跃,只为那位圣贤的瞬间壮举,便有了这个壮烈的节日,“波涛卷不去,忠魂得永生。”因为不忍见大好河山断送在奸佞之手,却又无力回天,何不一死了之,换个眼不见为净?“堪笑楚王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感受端午,感悟满腔忧国忧民的热血无处溅洒的悲怆!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大人说七夕便是年青情侣约会的时间,并且告诉我们,在七夕那天夜晚,静静地站在葡萄架下,便可以听到牛郎织女的窃窃私语,你要真听到了,便能成就一生的美好婚姻。真的趣,感受七夕,感悟人世间爱情的甜蜜。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秋月圆人团圆,深深勾起客游异地他乡的人们对故土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在一个漫漫长夜,苏东坡长叹一声,“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唉,故国啊,亲人啊,感受中秋,感悟那思念故国,牵挂亲人的情思。

  “逝者如斯”,年年岁岁去去来来,每一次的感受都有不同,每一次的感受都如诗如画。感受节日的文化,感受节日的温馨,感受节日的美好,但愿人生天天如节日,岁岁如今天,每一个人都怀揣着同样一个美好甜蜜的梦,在感受中得到了更多更美好的实现!

  【简评】看得出来,作者对节日的理解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全年当中几个重大的民族节日全都写了,按照时间顺序组织,文字安排有主有次,巧妙合理,可读性较强。本文还有一个主要特点是引用丰富精彩,通过引用有关古诗名句来领起相关的段落,这种巧妙的行文方式颇能引起评卷老师的好感。文段内还有些重要的引用,这就使得引用古诗文成为本文的一大亮点。除此,全文语言表达也很灵动,感情真挚,有较强的感染力。

-热门专题-
-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