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字数

体裁

话题

真题回放:让___走进心灵 500字中考作文

2022-03-15 12:57:42 栏目:中考作文 来源:蘑菇文

  真题回放

  作文题目:让走进心灵。

  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如:“善良”、“勇敢”、“快乐”、“感恩”、“春天”、“音乐”、“明月清风”、“崇高的精神”、“灿烂的阳光”等(可根据自己需要填写其他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文章不少于500字,不超过900字。文体不限,如写诗歌不少于20行。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否则扣分。如果不可避免,请用××代替。(2006年广东深圳市中考作文题)

  [文题诠释]

  要写好这篇作文,可以从三方面入手。

  一是准确审题主题求新。写作时一定要紧扣“走进”与“心灵”做文章。“走进”是方式,是手段;“心灵”是根本,是归宿。“走进”是出彩的关键,“心灵”是写作的基础,可以说任何美好的美德与精神,都可以成为下笔的素材,考生可以从试题的提示语入笔,也可以透过提示语后面的省略号寻找更适合自己写作的新颖题材。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作文只是对某种美德的简单赞美,而对渴望的美德缺少讲述的过程,内容就会偏离题意。

  二是细腻描写情感求真。用什么方式才能让美好的品德与精神“走进心灵”呢?这是文章能不能脱颖而出的一个重要因素。如将情感放在波澜曲折的情节里展示就很巧,正所谓不经历风雨,哪会看见彩虹,也许正是由于在生活中经历了坎坷与不幸,经历了失败与困苦,自己对某种美德的渴望与追求才会显得真实可信;也可以将情感融入自然景物之中,通过不同时期的不同景物来表露自我心迹。不过,不管用何种方式来表达,抓住人物心理的变化做文章,是很重要的。

  三是善用修辞语言求美。写情感类的文章,不少考生往往重视了心理的刻划,忽视了语言的雕琢,以致内容充实而语言难以出众,具体地说,我们可以用比喻与排比的手法来写景物或抒发情感,可以借用诗词或典故来增添底蕴,做到了这点,你的文章自然就文质兼美了。

  [考场佳作]

  让民族精神走进心灵(演讲稿)

  深圳一考生

  各位评委、各位同学: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让民族精神走进心灵”。

  有人说,民族精神如一缕春风,像寒冷时母亲给儿女们送来的温暖;有人说,民族精神是一泓清泉,像酷热时母亲为儿女们扇出的凉风。

  突破空间的约束,翱翔历史的长空,我们的热血会开始沸腾。“壮心欲填海,苦胆为忧天。”文天祥《指南录》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让我们的激情四处燃烧。突破时间的缚束,我的思绪会变得飘逸。“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兮”,“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的言语更是让我们为之震撼。

  是什么让他们如此信念坚定?是什么让他们奋不顾身?是母亲,是祖国,赋予了他们伟大的精神??民族精神。不必说远古的屈原、文天祥,也不必说近代的关天培、林则徐,感受一下你所熟知的生活,你会发现我们有着同样的思想感情,透过“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壮语,我们看到了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

  朋友,当我们吃着香喷喷的饭菜时,可曾想起“粒粒皆辛苦”,可曾想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当我们谈论学习为了什么时,可曾想过“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周总理?当我们高谈阔论军事之强时,可曾想到为国争光的钱学森?当我们高谈阔论科学发展之时,可曾想起航天英雄杨利伟呢?

  是它??民族精神,让母亲美得无与伦比,让我们刻骨铭心,让我们高歌母亲的伟大,高歌民族精神的源远流长,共创美好的明天吧!

  [特色点评]

  对于以情感为主题的文章,我们强调要化大为小,学会透过细小的事件展示人物之间的深厚情感,而这篇文章反其道而行,演讲者从“民族精神”这一大气的角度切入,可谓新意顿生。开篇的一组排比句,比喻生动准确,语言气势恢宏;接着荡开一笔,将目光落到历史英雄身上,从热爱国家的文天祥,到忧国忧民的屈原,到笑对死亡的谭嗣同,无不闪烁着民族精神的光芒。文章事例丰富、情感充沛,能够起到震撼人心的效果。最后文章落笔于现实生活,将四位现代人物的行为用一组排比句引出,连用四问,直叩读者心扉,主题极为深刻。

  真题回放:让___走进心灵考场佳作:笔写作点拨:半命题作文的写作要点08年中考作文命题趋势二:不可忽视半命题作文2008年中考命题趋势之一:小心命题作文的回归

真题回放:让___走进心灵

2005年中考满分作文:期望·风铃

  期望·风铃

  每一次轻轻的碰撞都会发出悦耳的声音,每一缕声音都能给人以心灵的慰藉。这就是风铃,音乐与期望的使者。

  --题记

  "啪!"爸爸看着我的成绩单,,火冒三丈,拍案而起:"我怎么生了你这么个混小子,考这么几分丢不丢脸呐,你读的是什么书?"

  我无言,觉得没什么好争辩的,难道考试考砸一次,天就会塌下来吗?或许我太天真了,在不争气的分数面前,以前那个慈祥的父亲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威严、愤怒的父亲,他给我开了罚单:从今以后,除了吃饭,不准踏出这个房间半步,直到下次考试到前十名为止。但我却不愿失去自己的自由,远离心爱的篮球。面对怒气冲天的父亲,斩钉截铁地说:"不!"

  "什么?你……"父亲气急了,不想平日"听话"的儿子这样顶撞他。"啪!"还不由我回过神来,父亲的大手早已狠狠地落在我的脸上。顿时,一种火辣辣的感觉涌上心头。爸爸狠狠地盯了我一眼,疾步走出房门。我狠狠地撞上门,窗边的风铃也被震得叮当作响。我一头栽倒在床上,任凭眼泪汹涌而出,在泪眼朦胧中,只听见那串风铃叮当叮当地响个不停,好像在嘲笑我的无知,我的任性。我更是气不打一处来,随手拿起身边的一本书,用力砸去,可不巧,没打着。那风铃却不顾"生命危险"依然唱着它悠扬的歌,愈加清脆。

  我便气冲冲地走到它面前,想把它摔个粉碎,但当我举起手时,理智终于战胜了情感的冲动:我不能!

  这串风铃是妈妈送给我的10周岁的生日礼物。我依稀记得,那时,妈妈在我耳畔谆谆告诫我:你看着风铃,多漂亮啊,它在带给别人美妙声音的同时却在不断地打磨自己。我们希望你像风铃一样,在书声中不断地打磨自己,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十岁的我虽然不完全懂得其中的道理,但知道这是长辈对我的教导,父母对我的期望。我认真地点了点头。从此,这串风铃便陪我走过了五年美好的时光,成了我的挚友。可现在我却要毁掉它,我,我怎么成这样了!我望着这串风铃自责道。

  门外传来父母的叹气声,我屏息倾听,想到他们为了我连晚饭都没吃。我看着风铃,突然想到,父母的期望不就寄托在这风铃之中吗?渴望我的成长,渴望我把自己打磨成精品。我刚才顶撞爸爸,不就好像亲手打碎了父母心灵中这串珍贵的风铃吗?

  我摘下风铃,细细地端详着,想着想着,我便抱紧风铃,转身走向门去……

  【点评】本文以"风铃"为线索,仔细的描摹了"我"自己的心理变化:不理解--理解,这其中全凭"风铃"来沟通。不仅沟通了"我"与父母之间的情感,也沟通了自己的思想。构思上前后照应,非常完美;语言流畅、优美。

-热门专题-
-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