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字数

体裁

话题

08年上海中考优秀作文《我眼中的色彩》之六 500字中考作文

2022-03-15 12:57:43 栏目:中考作文 来源:蘑菇文

  上海考生

  烛光划破黑暗,照亮妈妈的脸,妈妈的手有些颤抖,神态却专注安祥。她每点亮生日蛋糕上的一根蜡烛,就深看我一眼,像是要用尽她全部的心血。1根、2根……16根!终于,在妈妈的欣慰和希望中,我的面前弥漫开一片灿烂的红色,我的思绪也随之飘远了……

  小的时候,特喜欢围着妈妈转。妈妈每次干活时,我就特爱蹲在旁边,瞧着妈妈的脸。妈妈一千活脸就会变红,特别好看;而我一看到妈妈脸上沁出了汗水,就赶紧用我的小手绢帮妈妈擦,每每这时,妈妈就会停下来,笑着亲我一口,这时,她含笑的脸更红,真好看。

  渐渐长大了的我。开始接触外面的世界。外面的世界太精彩,朋友、音乐、明星、服装……形形色色,常令我应接不暇,于是我不再关注妈妈。这时的妈妈,在我头脑里的印象除了唠叨,就是"不通情理"。记得有一次,因为学校里非常流行穿红色的棉袄,艳艳的,好看极了。望着别人身上的红棉袄,我心里不禁有些痒痒的。于是回家便跟妈妈说:"妈,帮我买件红色的棉袄吧,别人都有!"妈妈笑了笑说:"你那件蓝色的棉袄,不是挺好的吗!去年才买的。孩子,现在不是追求时髦的时候,你现在最重要的是要想着如何把学习--"

  "学习,学习,一天到晚你就只知道用学习来压我,从不关心我的想法。我现在的学习不是挺好的吗?你就知道给自己买好衣服,你真自私--"

  "叭",巴掌落在我的脸上,火辣辣的。

  "你给我出去!"妈妈的脸变得通红,双手在不停地颤动。

  "出去就出去!谁稀罕!"我捂着被打得通红的脸。夺门而出。我心里难受极了,我只是想要一件衣服,这么低的要求妈妈不愿答应我,还打我,还将我赶出家门……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了。"我绝不回去",我暗下决心。可天公偏不作美,待我停下来时,我才发现,夜,是如此阴森,伸手不见五指;风,是如此的刺骨,直往我身上钻;落叶,是如此的可恶,让我总以为有人在走动;鬼魂的传说,是如此的可怕,总在我头脑里晃动。远远的好像听到妈妈在呼唤我,我想应又不愿,呼唤声由远而近,又由近而远,不久又只有风声和落叶声了。我又冷又怕,不知怎的,这时脑子里老是出现妈妈半夜给我盖被子,雨天给我送伞的情景,脚也不自觉地往家里挪,刚到门口,门"咔"的一声便开了,灯光把妈妈红肿的眼睛传给了我。"妈--"我哭着扑进妈妈的怀里。妈妈将我紧紧搂住,一股熟悉的暖流涌上心头,"孩子,妈错了。妈不该那样待你,更不该打你,妈向你道歉!""不,妈,是我错了,我不该那样对您讲话,是我的错!红棉袄,我不要了"。我哭着说。

  第二天放学回家,走进房间,一片耀眼的红闪入我的眼帘。床上,整整齐齐地叠放着一件漂亮的红绵袄。我愣住了。"孩子,试试看",妈妈走了进来,脸上充满了笑容,说着,帮我穿上了那件我心仪已久的红棉袄。"正合适!"妈妈说着,满脸的满足。猛然间,我发现,妈妈脸上的红润不知何时已悄然离去了。奇怪J穿上新红棉袄后,我内心竟没有一点雀跃之情。不,我不能这样自私,我要补偿妈妈。

  这一个学期结束了,当我捧着红色的荣誉证书站在妈妈的面前时,妈妈笑了,笑得那样灿烂,红本本映红了妈妈的脸,还像以前一样美。

  "孩子,快许个愿吧!"妈妈的声音把我拉回到现实。

  "是,妈妈",我边答应,边偷偷地瞧了妈妈一眼。烛光,映红了妈妈的笑脸,而泪水,却模糊了我的双眼。我赶紧低下头,闭上眼睛,假装许起愿来。许什么愿呢?不知怎的,头脑里总晃动着妈妈红红的笑脸,对,就许一个愿……

  【点评】

  这篇文章构思很巧妙。文章以时间为线索,重点抓住"妈妈"的脸色,展示"我"的成长历程,展示母女关系的变化过程。正是这样的构思,使红色拥有了全新的内涵,它是年轻美丽的象征,也是幼稚任睦的一代人成长的标志。另外,本文的另一大特色就是小作者善于抓住细节来展示人物特点,如小时候女儿给"妈妈"擦汗珠,体现的是女儿对妈妈的爱;"妈妈"红肿的眼睛,则表现了一位母亲的自责与对女儿的担心。

  高分启示感情真挚构思巧妙

08年上海中考优秀作文《我眼中的色彩》之六

06年中考满分作文系列18?记住自己给予的时候

  记住自己"给予"的时候

  灿烂的阳光下,油亮的新叶在这暖暖的春意下像缀满一树的绿宝石,地上留下的斑斑驳驳的叶影似乎在随着阳光曼舞翩跹。

  放学的路上,与几位好友同行,在这暖暖的阳光里尽情享受,不禁感叹这是多么高贵的给予啊!

  刚转过路口,老远便听见一阵沉郁但却隐含少许伤意的竽声。循声望去,只见一位年过半百的老汉正卖力地吹着一支竹竿,深蓝色的中山装似乎被什么涂抹得愈发黑灰。晶亮的汗水在老汉银白的头发间浸染着,在镌刻着岁月的皱纹间滚动着。老汉身边的轮椅上倚着一个更加苍老的老妪,干瘪的身子骨上盖着一条破烂的毯子。她闭着眼睛,显得憔悴不堪。一只瓷碗,一张木牌就这样静静地默默地倒在地上,在绿叶的荫蔽下。

  急忙走上前,通过他们身前的木牌,我与好友了解到这是一对无儿无女的老夫妇。迫于生计,又因老汉的妻子无钱治病,老汉只得出来给人吹竽,顺便带上老妪,也方便照顾。在笔墨歪斜的字体间,我微微触到了在汩汩流淌的一种情感,我赶忙将手伸进衣袋,想给予他们些什么。

  身边的一位好友迅速从自己的口袋里掏出几枚硬币,咣当咣当地掷进了那口瓷碗,我的心也随之释然欣悦起来。同行的另一位好友这时竟拍起刚才那位施舍钱财的好友的肩,打趣道:"哟,挺有善心的嘛!"此时,我正欲掏出钱来,不料竟听到那位施舍的好友回答道:"那么可怜的人,我们又不缺这几块钱,还不如丢给他们。"

  我愣住了,放在口袋里的那只手久久没有掏出来,那已摸得暖热的硬币又被我重新放回口袋。阳光依旧灿灿地照着,我很想看到叶片上闪闪的亮光,但我又不得不注意叶子下方那阳光照不到的地方。

  在这依然萦绕耳旁的竽声中,在这瓷碗里的一堆纸币或硬币下,我充分发现这是一个多么"高贵"的给予。一种仅限于物质条件的给予,但同时却给予了他人精神上的虐杀。建立在如此自我意识形态上的给与,已成为多少人夸夸其谈的高尚呢?他们已忘却了真正给予的瞬间,忘却了我们隐匿灵魂深处真正给予的出发点。

  忘却自己给予的时候,我们太可悲。记住自己"给予"的时候,我们太可耻。

-热门专题-
-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