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字数

体裁

话题

中考作文获取高分的诀窍 500字中考作文

2022-03-15 12:57:48 栏目:中考作文 来源:蘑菇文

  中考作文获取高分的诀窍

  发表日期:2003年4月28日 出处: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作者:郭广蔼 已浏览 576 次

  作文是历年中考语文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每次语文考完,人们往往先问今年的作文题目是啥,而不问其他题如何。因为作文的含金量最高,占分比例最大。以语文总分120分计,作文一项就至少占50分,相当政治、化学等科的满分。因此,作文的得失,决定中考语文的成绩,关系到考生的前途。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我们说:作文,语文中考之关键,学生升学之希望,不可等闲视之。那么中考中如何写出锦绣文章,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获取高分呢?这是所有参加中考的考生梦寐以求的,也是他们的老师一直思考的一个问题。结合多年带领毕业生备考作文的经验和历年获取高分考生的作文,我认为有以下特征的作文最容易获取高分:新颖的选材,规范的结构,精美的语言,整洁的卷面。

  一、 新颖的选材

  考场作文是与他人竞争之作,超越他人是关键。而要胜人一筹,在选材上非新非奇非巧非深难以凑效。庸俗、陈旧、平淡是考场作文之大忌。有的同学一写老师,就是每天备课到深夜,病了还坚持为学生上课。再不就是有同学病了,老师背着上医院。挂号、取药都花老师的钱,还安慰学生要安心养病。又过了些时日,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老师又来到学生家,给病愈的学生补课……诸如此类,千篇一律,不但让人大伤胃口,还给人胡编乱造、不切实际的感觉。就像前几年的高考作文,一谈挫折与磨难,就有相当一部分考生,写自己从小失去双亲,生活是多么地艰难。阅卷老师看头一篇这样的文章尚可,看的多了,不禁发出这样的感慨:现实生活中哪有这么多特殊的家庭。某些考生在作文中造假,已经昧着良心达到咒自己父母的地步了。这样的作文无论编造得情节多么离奇,结构多么巧妙,感想多么深刻,也获不了高分。而真正获取高分的必须是独辟蹊径、选材新颖的文章。近几年一些省市考话题作文、自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为一些考生的自由选材开辟了广阔的空间。有些考生有意避开从众从俗的材料,选别人想写又不敢写的材料,抒别人想抒又不敢抒的感情来写。例如,2000年海南省中考作文题目《我眼中的

  》。写人的同学横线上填老师同学、父母长辈等,记事的同学横线上填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上见到的大小事。有一个同学却不落俗套,横线上大胆地填上“爱情”两字,题目变成了《我眼中的爱情》。乍一看,真是惊骇世俗。如半空中一声炸响,令阅卷老师为之一震,吸引着阅卷老师迫不及待地往下读正文。原来考生写的是小时侯受《睡美人》、《白雪公主》等小画书的影响,认为真正的爱情属王子、公主所有,反映了童心童趣,长大以后,受影视剧的影响,对恋情开始向往,反映了对异性朦胧的好感。但是考生求新决不求险,为避免不同的阅卷老师在选材立意上的争议,接下来考生写了一对退休在家的老夫妇,互敬互爱、相濡以沫、安度晚年的情景,懂得了爱情是一种恒久的和谐美,懂得了早恋的无知,懂得了对恋情的自制和对前途的憧憬。思想健康、情调高雅,在选材立意上理所当然获得了高分。

  二、 规范的结构

  一个阅卷老师一天要阅读四五百篇文章,二三十万字,难免不出现赶进度的情况。而大多数的阅卷老师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都有个先看看头尾,再瞅瞅中间的习惯,开头和结尾是考生留给阅卷老师的第一印象。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历来为一切文章家所看重,我国自古就有“凤头、豹尾、猪肚”之说。而严谨明晰的结构易于阅卷老师节省时间,迅速把握文章的框架脉络。所以头尾写好了,着急的老师立马就会判个高分,不着急的老师也会饶有兴趣地欣赏你的主体部分。此外,开头写好了,就像剥茧抽丝找对了头一样,丝线就会源源不断地抽出来,对你作文水平的发挥是大有裨益的。

  2001年山东省中考作文题目是《初中毕业时所想到的》。一个获高分的考生作文开头是这样写的:

  多彩的初中生活就要过去了,回首往事,一切就像在昨天。四年的初中生活,无数的酸甜苦辣,就在这即将告别的日子里,一起涌上心头……

  开头紧扣题目,综述回顾初中生活“酸甜苦辣一起涌上心头”的体味和感慨;下面针对“酸甜苦辣”,通过举例进行分述,结束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明题旨:

  初中生活让我尝尽了酸甜苦辣,然而苦尽甘来,付出终会有回报。当我轻轻地将试卷答完,为自己的初中生活画上句号,蓦然回首,原来一切都那么值得回味。

  由于文章采用了首尾照应的“总??分??总”的结构形式,是整篇文章显得结构严谨、层次清楚,理所当然地在结构谋篇上获得高分。

  三、 精美的语言

  以前评分重视内容,也就是内容分所占比重很大。近年来中考作文的命题和阅卷,出于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想象能力的培养,强化了语言表达的分量,语言分有的占到了阅卷老师打分的一半。作文中生动简洁的语言,情景交融的手法,丰富合理的想象等多种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的运用,尤为阅卷老师所赏识。

  2000年湖北宜昌市的作文题目是“我在

  学到了语文”有一考生横线上填的是“山林中”。且不说此考生在选材上胜人一筹,单从语言上就展示了此考生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文字功底:

  “曾经无数次闷坐在令人窒息的卧室里,望着窗外吐着黑烟的烟囱,用枯燥的笔触描写婉转的鸟鸣,可我哪里知道,这里的天籁之音是决不能真切的哪怕是从名家的文章里体验到的。曾经无数次抒写潺潺的流水,用感伤心怀抒写凋零的红花,哪知山林中柔软的泥土里,总有这样一个声音:‘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曾经无数次为自由而歌,为幸福而颂,却从未如此细心的聆听自然:鸟雀归巢时,母亲喂雏鸟流露出的温馨;蚂蚁共同奋斗,搬运食物,表现出顽强与团结;树木草藤创造的盘根错节……”

  文章长句与短句相间,整句与散句互美,排比、对比、引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的运用,增添了文章的表现力,仿佛在我们面前展开了一幅水墨山水画。使文章呈现出一种图画美、人情美和意境美。读来如行云流水,清爽怡人。阅卷老师能不判高分吗?

  四、 整洁的卷面

  卷面是给阅卷老师的第一印象。水平相当的两篇作文,如果甲文卷面干净,书写整齐,而乙文满纸涂抹,书写潦草,那么可以毫无疑问地说,甲文要得高分,乙文要得低分,二者相差5?10分之多。我们可以这样说:卷面整洁是获取高分的又一重要因素,考生必须万分注意。平时写的一手好字,考场上就占了巨大优势。可想而知,在烈日炎炎的夏季,阅卷老师读到一篇“眉目清秀”的文章,不禁神情气爽,能不打高分吗?

  通过上述分析得知,获取中考作文的高分并不困难。只要在考场上冷静地分析自己的作文,动笔之前多几分思考,在立意健康的前提下,使文章的选材新颖,结构规范,表达丰富多彩,卷面整洁干净,不出大的意外,获取高分是极有可能的。

  录入:吴迪 (共计 299 篇)

中考作文获取高分的诀窍

女儿期中考试作文智慧就在宋词中

  最近单位事情多,一直没有时间更新,暂时把女儿期中考试的作文贴上来。

  智慧就在宋词中

  我爱宋词,爱它的婉约,爱它的豪放,喜欢斟一杯清茗,和半阙婉词,寻找千年前古仁人之心,感悟词中耀眼的智慧,那只言片语、字里行间,泛着智慧的金光。

  年轻时的柳三变,是风流倜傥的的才子,自负才高八斗,也曾随波逐流想求一功名,可惜始终遇不到看好他的伯乐,无奈之下,只能道一声“忍把浮名,换得低斟浅唱”,终日混迹于秦楼楚馆,即便如此,博取功名之心总是不死,甚至于宋仁宗命他“且去填词”,他还更名为“柳永”继续参加考试,怎奈屡考屡败,“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啊,终于他看开了,打着“奉旨填词”的旗号,写下了一首又一首脍炙人口的宋词,只要有井水处就有人唱柳词,倍受打击之后,他终于有了一种大彻大悟、气定神闲的智慧,“针线闲拈伴伊坐”,既然得不到,又何必强求呢,他放弃了功名,却拥有了生前死后的另一番声誉,千年之后,仍然还有人不断低吟浅唱的是婉约柳词,再也无人记得当年的高官姓甚名谁。

  从柳词中,我感受到的是历经磨难之后洒脱的智慧。

  与柳永同一时代的苏轼在官场上也是倍受打击,但相比柳永来说,苏轼还是要幸运得多,总能够东山再起,似乎他更有一个豪放的心态,从来不会被挫折打倒,“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是啊,人生总是有不顺心的时候,关键是要勇敢地去面对,等到风散云开,自会发现“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是宋词豪放派的鼻祖,他豪迈,“何妨吟啸且徐行”,他忠诚,“西北望,射天狼”,他也有愁,但很快又不介意,“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正是有了这样一种积极的心态,他才得以成为那个年代少见的长寿者。

  从苏词中,我品味出的是面对挫折之后豁达的智慧。

  柳词智慧得洒脱,苏词智慧得豁达,他们的词不过是宋词中的一小部分,其中闪现的智慧也不过是众多智慧的冰山一角;宋词千万,词人千百,每一首词都是词人灵性的歌唱,每一个人都有他独特的见解与智慧,这智慧承载于宋词,历尽千年,流传不息。

  轻吟一首小词,细聆其间智慧,我不禁想说:智慧就在宋词中……

-热门专题-
-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