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字数

体裁

话题

作文读后感800字 哈佛家训读后感 读后感作文

2022-03-10 02:31:00 栏目:读后感作文 来源:蘑菇文

我有四本哈佛家训,此刻我来谈谈这其中一本的读后感。

《哈佛家训》中的每一个故事都具有丰富的教育功能和深刻的生活好处,其中有两个小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有一个小故事叫《被拆掉两次的亭子》,故事说的是:墨西哥总统福克斯的父亲是一个农场主。有一天,父亲觉得园中的那座亭子已经太破旧了,就安排工人们准备将它拆掉。福克斯对怎样拆掉亭子很感兴趣,父亲答应等他从寄宿学校放假回来再把亭子拆掉。但是,等儿子走后,工人们很快把亭子拆掉了。福克斯放假回来,发现亭子已经不见了,整天闷闷不乐。父亲惊异地看着儿子,明白自我错了,为了兑现自我的诺言,他重新找来工人,让他们按照旧亭子的模样在原先的地方再造一座亭子,亭子造好后,他找来福克斯,当着福克斯的面把亭子又拆掉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将一座亭子拆掉两次,绝不仅仅仅为了满足一个孩子的愿望,在院子里重新拆掉一座亭子,就在孩子的心里重建了一座亭子,这座亭子就是一个信念——对诚信的信念。

另一个小故事是《无私奉献的报偿》。故事说的是:多年以前,在荷兰的一个小渔村,全村人都以捕鱼为生。为了应对突发的海难,村里人组织了一个自愿紧急救援队。有一次发生了海难,人们纷纷前去营救,当第一拨人回来的时候,发现少了一个人,16岁的汉斯自告奋勇地报了名。母亲抓住了他的胳膊不让他去,因为他的父亲就是在海难中丧生的,他的哥哥保罗也出了海,一向没有消息,母亲不想再失去他。看着母亲憔悴的面容和近乎乞求的眼神,汉斯义无反顾地登上了救援队的划艇,冲入无边无际的黑暗之中。最后,救援船再此冲破黑暗,出此刻人们的视野之中,汉斯救回来的那个人竟然是他哥哥——保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生就是这样得到回报的。有时候它好像很偶然,很出乎意外,但是无数事实证明,无论是好的回报还是坏的回报,必须有其深刻的原因——这一原因是:我们必须以前为这个结果做过什么,我们的为人习惯必须有导致这种结果的某种因素。

没有哪一本书像《哈佛家训》那样让我们震撼,也很少有一本书向它那样,以不拘一格的形式将人生的哲理生动搞笑地展现出来。如果你期望过上成功快乐的生活,我坚信,这本书会告诉你其中的奥秘。

作文读后感800字 哈佛家训读后感

读后感哈佛家训作文

读后感700字 春酒读后感

叶圣陶先生说:“一篇好作品,只读一遍未必能理解得透。要理解得透,务必多揣摩。”要想体会这篇文章带给我们的意境美,就需要深入文本,揣摩探究,发掘文本之美。

品味琦君的《春酒》,为什么母亲酿制的八宝酒会让“我”“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这道地的“家醅”究竟是怎样的味道?那里面有童年的回忆,有善良的母亲和淳朴的乡亲,而更重要的是,作者笔下的“春酒”所蕴涵的是对家乡文化的眷顾,以及由这一风俗所折射出的“家乡情结”。

《春酒》是一篇诗化的散文,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故乡浓浓的风土人情,抒发了对童年、对故乡、对母亲的无限追思之情。如诗一般的生活织就了如诗一般的童年,而作者又用如诗般的语言描绘出这一切:儿童圣洁的心灵和完美的生活情趣。这是对人性的讴歌与赞美。在教学这篇课文时,笔者由于把握了诗歌与散文之间的联系点,抓住了学生理解的兴奋点,引爆了学生情感的“爆发点”,以诗歌解读散文,用写作来促进阅读,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课堂上,在理解了文章的主题思想之后,我请学生回忆古诗中表现思乡、思亲主题的诗句,学生回忆相关诗句后,我由诗歌当中的“意象”转到了散文的“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没想到,当时有一位学生问我:“老师,我们明白课文是为了表达作者对亲人和家乡的思念,既然古人都是用诗歌来表达,那作者琦君为什么不用诗歌而用散文来表达呢?”我在表扬这位同学用心思考的同时,又把这个“皮球”踢回给了学生,并由此顺着学生的思维来了个师生“写诗大比拼”活动。当时学生激情高涨,纷纷跃跃欲试,大部分学生都充分展示了自我的写作才能。以下是当时学生在课堂上交流的一些习作:

(1)、春,何处逢春/酒,八宝泡酒/人,怀念旧人/思,无尽情思/乡,何时还乡?

(2)、一杯春

酒/泡制的是八宝/更多的是母亲的心/酿出的却是我至今的思念……

(3)、春酒,春酒,一杯八宝酒/春酒,春酒,一杯思乡酒/真是人在异乡思家醅/人在异国思乡味!

(4)、八宝酒,满香斗/你一杯来我一斗/端着闻,舔着喝/醉下去,寄乡愁……

-热门专题-
-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