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字数

体裁

话题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读后感 哈利波特读后感500字 读后感作文

2022-03-10 02:11:00 栏目:读后感作文 来源:蘑菇文

“人总是会死的。但哈利并没有真正的死,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纳威·隆巴顿——题记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是哈利·波特系列的大结局。它主要讲述了十七匀的只得本应在霍格沃茨学校完成最后一年的学业,可为了完成已故校长邓布利多给的杀死伏地魔的任务,四处寻找伏地魔的魂器,并一一把它们销毁。但到最后关头,只得才知道最后一件魂器竟是他自己!也就是说,欲杀死伏地魔,要先杀死自己!在去给伏地魔送送死的路上,他用复活石为他而死去的人:“死……快吗?”

“噢,那比睡着还快。”

哈利来到伏地魔跟前。“阿瓦达索命!”一阵绿光闪烁,哈利“死”了,但死去的只是伏地魔的魂器,当海格抱着哈利来到大家面前时,纳威说出了题记中的那段极其富有哲理的话。

哈利又活了。他杀死了力量更加微弱的伏地魔。大家狂欢……

轻轻合上书页,我在思考……

为什么哈利要选择自己去送死来削弱伏地魔的力量,而不是怎么的活着,逃亡天涯,在伏地魔的统治下与一片唾骂声中度过余生呢?为什么要选择“好死”而不选择“赖活”着呢?我认为哈利的行为与那些爱国就义者们如出一辙,而不像汪精卫或袁世凯那样做叛徒。虽然哈利的行为谈不上爱国,但也是为了那些无辜的无魔法的麻瓜们着想,爱民如子。这样大义凛然的行为为“好死不如赖活着”做了一个全新的改变,“赖活着不如好死。”

读了这本书,我对生与死有了全新的认识,原来,死不可怕,可怕的是赖活着,可怕的是无耻地活着。

“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我认为,哈利的那“死”,重于泰山;伏地魔的死,轻于鸿毛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读后感 哈利波特读后感500字

读后感哈利波特死亡

《德国人和意大利人》—妹尾河童佳作阅读感悟700字

若对待他人方式的不同便可折射出文化背景的不同。

本文中就有这样一位来自日本的女性,去德国读书。初来乍到,她希望很快地结识一些朋友。于是,她到了隔壁宿舍,表达了想和一位德国女子成为好朋友的愿望。没想到,得到的回答令人意外,大意是说,时间是检验她们能否成为好朋友的一把标尺,大概半年后才可以知道结果。

日本女子怀着满心惶惑第二次向一位意大利女子战战兢兢地提出成为好朋友的请求。没想到,这次对方的回答令人如沐春风:”只要有困难,尽管来找我,我实在是太愿意有一位来自东方的好友了,这个星期六,我来教你做千层面吧?”

于是,日本女子心情变得充满期待,一切都充满了光彩。在充满陌生和孤寂的他乡,她总算结交了一位好友。

可是,星期六一整天,这位好友都没有在家,更别提约好的做千层面了。隔天,意大利女子满心歉意:“我看了你留在门上的纸条,实在是抱歉得很,我和男朋友出去,高兴得过了头,就把约好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啦!”

这两种待人方式一冷一热,一理性一感性,可不就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吗?

让人高兴重要还是让人不失望重要?

意大利女子温暖了别人的孤寂。热情洋溢的话语令人感到宾至如归,给人带来了希望和力量,但是,却随性地约定和随性地失约,这希望的后续是失望,也不算是守信用,不值得学习。不过,她表达了自己的歉意,还是可以成为好朋友的呢!

但是德国女子的思维严谨背后,是不是少了缓冲,不够婉转,理性成分过重,少了些人情味呢?

我们提倡的“圆融”,大概就是说必须兼顾感情和理性吧!这样才不失为一种好的待人之道吧!

我们通过这段故事还懂得了,与人交朋友,不能完全凭借第一面的言谈感觉和印象下定论,毕竟,说得好也要做得到。真可以用得上一句古语: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假以时日,在实践的试金石上,友谊的成色才会被我们品鉴出来。

-热门专题-
-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