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字数

体裁

话题

读《断头女王》有感 《断头女王》读后感2100字 读后感作文

2022-03-10 02:07:00 栏目:读后感作文 来源:蘑菇文

“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书的扉页上写了这样一行字。初见是我心中一片愕然,甚至有些不安,虽然我不知道文章讲了什么,但是大抵是女子的悲惨命运。

我曾读过东野圭吾的悬疑小说,读过无数散文,读过西方如简爱一类的名著,但是一直不爱看史书。可是斯蒂芬茨威格在书扉页上留下的一行字,却让我难以忘怀,纠结再三,在暑假的时候我还是耐着性子,静下心读完了全书。品读过程中,才发现这不仅仅是史书,玛利亚·斯图亚特的一生充满了别样传奇的色彩。在她的生命中既有如太阳般温暖闪耀的时光,也有心酸难挨的过程。我很庆幸的是,本书的作者没有因为喜爱她就过分夸赞她的优点,没有因为她的不当行为,就一概忽略她的优点,作者用了一种,十分客观公正的话来描述玛利亚女王。

玛丽·安托瓦内特是奥地利公主,奥地利特蕾西亚女王最小的女儿。后世对她的评价大多是骄奢淫逸、纸醉金迷、赌博挥霍,是正义的革命派得而诛之的“赤字王后”。当时法国民众对玛丽怨声载道,认为是她奢靡的生活导致了法国的贫苦。

其实在我看来,玛丽是值得同情的,毕竟玛丽并没有如同我国的晋惠帝一般,在百姓饥苦时提出“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的话,盖在她头顶那句“那他们为什么不吃蛋糕?”是路易十五的来自波兰的王后玛丽·勒金斯卡所说。想要谴责玛丽的人,自然会千方百计将另一个“玛丽”缺乏常识引发众怒的话,贴在她后背,就像红衣主教被骗后的“项链事件”,也不过是民众将玛丽拖下后座的借口。从她上断头台那句“对不起,您知道,我不是故意的。”可以看出这位王后的骄傲:虽然不爱学习礼仪,却坚持自己的凤仪。

这个惯常只会享乐的女人,是母亲娇宠,兄长疼爱的小公主,14岁的时候就成为法国的王太子妃,18岁成为法国王后,母仪法兰西,丈夫很爱她,由着她的性子建宫殿,办宴会,夜夜笙歌,以至于玛丽·安托瓦内特的亲哥哥从奥地利专程来法国规劝自己的亲妹妹,请求她,对她说:“你现在是法兰西王后,你能不能每天读一小时书,这并不难。”

玛丽对哥哥说:“我不喜欢读书,我喜欢享受生活。”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懒得读书,德语说得马马虎虎,法语说得磕磕绊绊,只愿意享受生活的女人,在法国贵族都向革命派低头,加入革命队伍时,坚决认定“革命就是造反”,用她微薄的力量捍卫王权帝位。原本只知道享乐的女人,此时终于爆发出惊人的意志力。如法国政治家米拉波所说,“她是当时凡尔赛中唯一的男子汉”。

有人说,玛丽捍卫王权帝位只是不愿失去作为王后的优渥生活和居高临下的虚荣感,而我更愿意从另一个角度看待这个女人。她曾经作为一个公主度过了她最无忧的年华,又成为王太子妃、王后,随心所欲地度过另外半生时光。即使是个不爱学习的人,可作为公主、王后,她有最基本的修养。修养这个东西就像血管一样,可以盘根错节的生长在一个人的血肉之躯的最深处,不可分割。尽管前面几十年极尽享乐,可她还是没有忘记在这个尊荣的位置上应有的倔强:正统的王室,怎么可以向造反的革命派低头!

抛去史蒂芬·茨威格精细入微的描写,揭开骄傲、虚荣、天真的面纱,单单只看其中一句话,就足以令人深思反省了。毕竟玛丽一生已是过去,作为懂得“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的今人,当从玛丽·安托瓦内特身上鉴悟自己。

史蒂芬·茨威格说的那句话一度被我誊写在便签上,挂在抬眼便看到的地方:“她那时候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所有的得到必然有其代价,这句可以拓展很宽,比如应该脚踏实地,想要得到什么,必然需要付出相应的代价,世间从来没有不劳而获;又比如此时你地位低下,生活庸碌,嫉恨旁人满面春风,人生得意,可你不知道,你看不到的另一面,他也曾焦头烂额、低声下气;还比如你生活无忧,却不能奢靡无度,肆意浪费,因为你不知道为了你的无忧生活,爱你的人付出过怎样的代价,有多辛酸的体验。

得与失,是一个亘古的议题,《塞翁失马》如是,《断头王后》亦如是。玛丽含着金钥匙出生,可以说,从一开始,她得到的极多:尊贵的身份、无上的荣耀,从奥地利嫁往法兰西,从公主到王后,可谓顺风顺水。可她不知道,母仪天下的王后应该承担何种责任,她只看到了眼下的繁华精致,沉溺于衣香鬓影的生活,她的耳中只听到了逢迎的人对于这个“王后”的奉承谄媚,忘了她的臣民,抛却了她的责任。她生活在富裕繁荣的海市蜃楼,将民众推进水深火热。她得到荣宠的代价,是帝位王权的覆灭。

若玛丽·安托瓦内特只是一个寻常的富家小姐,她可以始终天真,将所有的聪明才智运用于躲避学习,自顾自享受生活。这样她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天真而幸福地度过这一生,而不是万众瞩目地做一个不被看好的王后。。可她是王后,在这个位置上,天真其实不是一个褒义词,因为很多时候,它可以像自然灾害那样接着一股原始,戏剧化,生冷不忌的力量,轻而易举的毁灭一个人。

玛丽·安托瓦内特就是被她与生俱来的天真毁了,与此一同坍塌的,还有她想要护卫的王权帝位。最后她什么也没有了,冷月俯瞰她失去了一切,而民众热切的目光注视她低下头颅。王后断头,骄傲不复、荣光不复。

史蒂芬·茨威格的笔触一如既往地冷静利落,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声嘶力竭的咆哮,有的只是细水长流的平淡,只是我们都知道,越是平静的水面,越是深沉,越是酝酿着无法预知的风暴。

《断头王后》看似只着重于描写玛丽·安托瓦内特这个地位尊崇,天真不懂事的姑娘任性胡为的奢靡生活,实则潜着法兰西王朝暗涌跌宕,革命四起的背景。法国大革命将这个王后的头颅斩下,同时也让这个显赫的王室惯有的张扬的声色戛然而止。

读完全书,唯有一言谨记以勉: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要看清自己的处境,要明白自己的向往,要遏制多余的欲望,要坚定自己的步伐,要安排自己的生命,要理智对待所有得失,要明白清醒地活着。

读《断头女王》有感 《断头女王》读后感2100字

断头女王读后感有感

母爱,在鼓励中 读《感恩父母》有感800字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如果全世界我们都可以忘记,唯有一个人值得我们珍惜,那就是母亲。”是啊,母爱是伟大的,母爱是深沉的,在我星期天读的这本书——《感恩父母》更让我肯定了这句话。

这本书中有一个故事给我的印象最深刻,这个故事叫做《只有你才能欣赏我》。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位母亲在别人认为自己的孩子没有前途的时候,并没有放弃自己的孩子,而是一而再的鼓励他,正是这些鼓励,使她的孩子考上了清华大学。

这位母亲在第一次参加家长会时,老师就说她的儿子有***,但这位母亲并没有告诉她的儿子,而是鼓励他,使她的儿子有了自信。后来的一次次家长会,老师对她说的批评她儿子的话,她都没有告诉她的儿子,仍然是一味的鼓励他,使她的儿子自信起来。终于,这位母亲用她对儿子的鼓励,盼来了一封清华大学的招生书。也正是这时,她的儿子知道了真相,他痛哭着,感激着妈妈的鼓励。

设想一下,如果这位母亲事先已经告诉她的儿子,他表现不好,他不如别人,那么现在盼来的可能不是一封清华大学的招生书,而是儿子一生的自暴自弃。但这位母亲没有这样做,而是鼓励她的儿子、勉励她的儿子,使她的儿子自信起来,最终正是她的鼓励使她的儿子考上了清华大学。

这位母亲多么明智,多么聪明,多么了解她的儿子,她知道她的儿子如果知道了他不如别人,肯定会不求上进,自我抛弃,自我糟蹋,所以她采用了鼓励这种方法来激励她的儿子,使她的儿子有了自信,有了上进心,从而被清华大学录取。

母亲永远相信自己的孩子,永远相信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即使他(她)再不争气,即使他(她)再不上进。当别人不相信自己的孩子时,是母亲温柔的话语鼓励自己的孩子;当别人认为自己的孩子以后没有用时,仍然是母亲用一句句暖心的、勉励孩子的话,让自己的孩子拥有宝贵的自信!

母爱,在鼓励的话语中;母爱,在赞许的目光中。母亲的欣赏可以成就孩子的未来;母亲的欣赏可以支撑孩子经历一个个困难;母亲的欣赏可以让孩子收获自己劳动的第一串果实!

如果问我,世界上谁最了解我们,欣赏我们?我肯定会不假思索的告诉你——那就是母亲!

-热门专题-
-精选推荐-